朱棣没有再说话,端起茶杯来慢慢的品着茶。
似乎这茶杯里面的茶水多了一些别有的滋味,让他无穷回味。
姚广孝也就不再多说什么,静坐一旁。
许久之后,朱棣这才缓缓的开口说道。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这句诗出自于杜甫的戏为六绝句其二。
在当事之时,唐初四杰王勃、骆宾王、杨炯、卢照邻,开始抛弃原有的建安骈俪文。
从而孕育出唐诗这种别具一格的文风来。
主要原因也是因为建安文风从原来的注重内容,到了最后,太过于注重格式和对仗。
逐渐的变成了形式大于内容!
但是这种新的文风出来之后遭到很多人的讥笑。
因此杜甫一口气连写六首诗讽刺这些人。
说白了,这也是一个新旧交替之时。
虽然说朱棣算不上一个文学家,但是该有的造诣他是有的。
此时此刻说出这两句诗来,也代表着他内心已经有了决定!
唐诗创造了如何辉煌的文化?
在开始之时依然遭到人的讥笑。
只不过时间证明了谁对谁错!
既然如此,有些事情现在考虑那么多又有什么用?
开个头,将来走到哪种程度,那就要看后来者了!
总而言之,朱棣内心还是认为科举改革还是很有好处的!
他可以让大明引进来一批新的阶层,为统治者所用。
对于稳定整个权力架构有着积极作用!
坏处就是新旧交替,难免会产生许多的矛盾和冲突。
至于到了最后,能不能够在自己有生之年,完成这种交接,朱棣心里一点底都没有!
可是机会就在眼前,就这么错过了,他如何甘心?
姚广孝听到这两句诗之后,眼睛微微一亮,拱手说道。
“陛下的绝顶乃是天下之幸,大明之幸!”
而朱棣则是摆了摆手,没好气的说道。
“你整天在朕的耳边念叨这些东西,现在已经如你的愿了。”
“那就跟朕说一说你为什么要支持此事,这对你而言又有什么好处呢?”
这话说的,姚广孝沉默了片刻,然后他才开口说道。
“当年贫僧自负其能,觉得天下无我不可去之处!”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韶华逝去华发渐生!”
“这世间依旧是这世间,而贫僧却已青春不在!”
“回想过去种种,不过就是洒然一笑罢了,唯一所愿便是我大明能够昌盛富强,国祚长存!”
作为当今大明朝之中,以布衣之身位居朝堂之上的大人物。
姚广孝所追求的早已不是年轻就是那种迎风破浪,凌云登空的豪情了。
沉下心来,眼看着大明发生种种变化。
这也让姚广孝开始思索,将来大明应该何去何从?
非为己,而为心中萌生出来的宏愿。
生于斯而长于斯,就算是身处空门,又如何能够做到断情绝义?
明明有意而不能为,当为人生一大憾事!
所以姚广孝在经过长时间的思考之后,这才坚定的开始支持科举改革。
他也希望
,大明朝能够尽可能的把自己的短板给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