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广孝端起茶杯来轻轻的喝了一口,然后说道。
“六一居士有言,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这句话出自北宋欧阳修所写的五代史伶官传序,类似的话,唐朝的一代名臣魏征也说过。
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叫做得天下易,守天下难!
不过这时候姚广孝偏偏把欧阳修的话搬出来说,这背后是大有其道理的。
也将自己的立场清晰无比的点了出来。
朱棣当然明白。
当时在位的是宋仁宗赵祯,北宋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一片祥和太平。
但实际情况却是内部问题重重。
首当其冲的就是三冗问题。
即冗员,冗兵,冗费。
这在大明同样有类似的问题。
冗员这方面别的不说就说那些皇室血脉。
朱元璋同志想要让自己的子子孙孙都过上太平日子,一方面给他们好日子过。
另外一方面,他一直在强调传承有序。
目的就是一个就是你们什么别的都不要想了,皇帝有人当,你们老老实实的当王爷就成。
可这造成的问题,现在已经是初见端倪。
要知道大明朝立国初年皇室子孙只有五十八人,可是到了朱棣手中就变成了一百二十多人。
严格意义上来说,大明这才传承了一代。
这数量就已经翻了差不多三倍。
只要数学底子不差,这笔账任谁都能算得出来,这就是一个无底洞。
将来朝廷财政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
冗兵的问题同样突出,虽然说现在军队之中相对
还算比较稳定。
就算是强悍如朱元璋,对于某些吃空饷的情况也是默认存在。
这也是没办法,自古以来这种情况就没有杜绝过。
到了现在,朱棣同样面对类似的问题!
而现在为了维护海上商道,又要大规模的兴建水师。
所以朱棣考虑的就是尽快将草原给平定了,然后将一部分兵力转到水上。
这样一来的话,财政上的压力也会小一些。
至于冗费,这个问题怎么说呢,可以说是没办法避免。
立国之初,百废待兴。
再加上朱元璋个人及其节俭,做表率下面的官员有样学样。
可这人都是有惰性的。
而且现在大明朝太平有段时间了。
小到民间百姓,大到文武官员,不可避免的开始提高生活质量。
百姓只能自己挣钱自己花。
可是这些官员们得钱的渠道那就多了去了。
再加上大明官员的俸禄,原本就不高。
立国之初,朱元璋定下的俸禄过低他自己心里也是一清二楚,虽然说到了最后连提几次。
但是大明官员的俸禄依然不高。
而朱棣这边还要为北征做准备,他自然不可能在这个时候花大一笔钱去发俸禄。
可这些官员们也没有那么高的个人觉悟,自然不可能放着好日子不过去过苦日子。
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各种流转费用节节拔高。
当然这也是因为大明朝现在处于上升期,这种问题出现的并不明显。
可是朱棣也不是什么都不懂的人。
所以
对于这种情况他已经有所警觉。
因此姚广孝这个时候,拐弯抹角的把仁宗给提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