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做成做不成那并不重要,重要的就是态度。
你个将来要做皇帝的人,如果做事情瞻前顾后,说话都要想三遍。
那在别人看来就是软弱无能!
当然朱棣也很清楚,朱高炽性子敦厚,做事情表面上看优柔寡断。
实际上也是担心把事情给做错了,难以交代。
所以朱棣在沉默片刻之后,缓缓的开口说道。
“瀛王当年就藩宝安县的时候,也就是跟瞻基现在的年岁差不多。”
“我用他是因为父皇看得准!这小子也没有什么野心。”
“而且的确是在做正事,但是说老实话,这些事情原本就不是他应该做的。”
“不过是朕这个皇帝在京城之中要面对百官以及天下的人,所以就必须有个人来打破局面。”
“但是这并不代表着,朕就什么都不做,你明白吗?”
这话说的非常明了。
朱高炽有些哑然的抬起头来。
“父皇难道不想要小琉球那边传出来的新技术吗?”
等他话音落下之后,朱棣嗤笑一声。
“朕是皇帝,想要什么没有?有了这些技术,无非就是做事情方便一些罢了。”
“要是没有的话,难不成朕这个皇帝就寸步难行了不成?”
“大不了就是多花些时间和功夫,照样能把事情给做成了。”
“说到底这些东西都是人造出来,没有那么神奇!”
看到朱高炽一脸懵懂的样子,朱棣干脆就把话给挑明了
。
“天下乃是天下人之共主,掌管五湖四海,驭使亿万生民!”
“生死就在朕的一念之间,这才是决定天下人命运的手段。”
“至于那些技术,不过就是奇技淫巧罢了,有或没有都需要审时度势而行。”
“如果要是看不明白这一点,盲目追求这些技术,到头来很有可能会把这江山给赔掉。”
之所以朱棣要这么说。
也是这两天,他考虑了很多。
新的技术的确给大明带来了不少的改变,可是形势也发生了悄然的变化。
比如说现在学习格物之学的读书人越来越多。
这个局面让朱棣始料不及。
他原本以为这件事情的阻力要比自己想象的更大。
可是万万没想到在朝廷没有拿出态度之前,下面人已经做出了选择。
这让朱棣心中也有了危机感。
如果这格物之学真的在大明兴盛起来,朱允熥的声望岂不是会达到无人可比的程度?
虽然说朱棣的心里面有妒忌的感觉,但是他还尚有理智。
自然不可能在这件事情上做什么类似于争锋吃醋的事情。
所以他现在必须要重新审视跟这个大侄子之间的关系。
因此借着这个机会,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让朱高炽知道。
如果他能领悟的话,将来的江山就能够坐得稳。
要是不明白自己说的什么意思。
那就说明他这个太子就不是一个合格的继承人选。
哪有一个皇帝被臣子牵着鼻子走的?
朱高炽皱着眉头想了半
天,然后开口说道。
“父皇的意思是过犹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