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广孝躬身行了一礼。
“有劳王爷了!”
只不过走到门口的时候,朱允熥忽然想到了什么,回头说了一句。
“对了,下午十分我召集小琉球的官员议事,还请老和尚你也到场。”
“顺便把世子也带上,让他听一听也有一些好处。”
姚广孝轻轻皱了一下眉头。
“要说的可是改革科举之事?”
“那当然了,你觉得有风险我就先试试水,出了效果以后再说。”
说完之后他摆了摆手,迈步出门。
姚广孝站在门口躬身相送,随后直起腰来,看着空空荡荡的门口,他眉毛轻轻一拧。
“当真是深不可测的人物,居然会想到这种办法!”
“看起来这只是这位王爷谋略之中的一环,其后必定还有大动作!”
“只是不知道这对于大明而言是好还是坏?”
已经离开的朱允熥自然没有听到这句话。
否则的话,他肯定会说上一句。
“连试一试的勇气都没有,岂不是白活一世?”
跟夏原吉等人打了一个招呼,用过午饭众人济济一堂。
朱瞻基也是一脸好奇的坐在一旁,看着这些人你一言我一句,发表自己的观点。
只是他越听脸上的惊讶之色越重。
于是他不由的小声的对旁边的姚广孝低声说道。
“少师,在这里讨论这些事情,似乎有些不妥吧?”
而姚广孝则是轻轻摇了摇头。
“春秋之时,人人坐而论道,发表自己的观点,畅所欲言。”
“当时是乱世,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主
张。”
“这时间在变,每个人心中的想法也在变。”
“就如同这读书一般,圣人所说之言,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
“所以有些时候讨论一下也是有必要的,而且王爷叫来的这些官员都是谨慎之人。”
“而且这讨论事情也是与国有利,并没有什么妨碍。”
朱瞻基听他这么说,也就不再多问,认真听了起来。
最终朱允熥拍板下了决定。
那就是让夏原吉和刘璟开始着手办理此事。
担心出什么意外,那就慢点来,不需要太过着急。
将来出了什么问题再逐步解决就是。
等到仪式结束之后,朱瞻基和姚广孝返回处处。
姚广孝的脸上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对着朱瞻基问道。
“世子今日听了这么多人的看法,心中可有什么领悟?”
朱瞻基眯着眼睛想了一下,这才说道。
“说来说去无非就是担心朝廷出了昏君,从而坏了国事。”
“别的人我不知道,就拿我来说自小就是在皇爷爷身边长大。”
“而且还有大儒教导,分辨是非黑白之事,如此情况之下,怎么会出昏君?”
姚广孝听到他这么说,轻轻摇了摇头。
“世子年纪还小,这么小也是无可厚非,不过这世上的事很难说。”
“人一旦长大了,心中会有各种的欲望,不得伸展,便会暗藏于心间。”
“时间一长这种心态便会影响人的行为,从而做出常人无法理解之事。”
“否则的话历朝历代怎
么会有君王前期圣明后期昏聩的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