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里,朱允熥微微一笑。
“姚广孝马上就要来找二哥了,这种事情跟他讨论正当时。”
朱允炆则是皱了一下眉头,他沉迷一番才说道。
“以我的身份这时候再插手国事似乎有些不妥。”
而朱允熥则是摇了摇头。
“二哥已经身在局中,你就算是不说,皇叔那边也不会掉以轻心。”
“既然如此不如坦坦荡荡,有什么说什么,反而能够让人放心。”
“皇叔这个人虽然说脾气暴躁了一些,不过也是能够分得清好赖话的。”
“只要二哥说的话对于朝廷而言有好处,那么皇叔必定会采纳。”
朱允炆略微一想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如今这个时候,朱棣还要表现出来自己跟他之间没有什么仇怨。
关系缓和之后建文旧臣自然也就能够放下呈现。
这是从统治需求来决定的。
想明白这一层关系之后,朱允炆不由得轻轻摇头感叹着说道。
“你这是份心计,当这是让人佩服至极啊。”
“不过你说的也有几分道理,可是这事情牵扯太大,我需要仔细想一想。”
这时候他忽然停下话来,抬头看向朱允熥。
“你这话里面似乎有些言犹未尽,既然开口了,你就说个明白吧。”
听到这话朱允熥便笑了起来。
之所以有这个想法,可并不是他自己想出来的,而是从穿越之前的记忆之中找出来的。
一个团体想要发展壮大,最重要的就是有一个核心目标。
失去了
这个核心目标,那么整个团体就会陷入到无尽的内卷之中。
说白了内生动力不足。
而且如今这种情况之下,能够对大明形成威胁的外因短时间不需要考虑。
至少不需要花那么大的功夫。
如此一来,团体内部的利益争夺,很有可能就会愈演愈烈。
他虽然不了解大明的历史。
不过只要人多了,就逃脱不了这个循环规律。
想要跳出这一点,自然就要从大部分人里面挑选出来,更适合执政之人。
光靠皇帝去选,这显然是不行的。
最好的法子就是将这种选择权,你下放到一些可靠的人手中。
以皇帝为主导,让这些人参与其中。
一来可以缓和皇帝与这些人之间的关系。
另外一方面就是能够保证全力进行平稳的传承。
尽最大的可能避免出现人亡政息的局面!
说老实话。
大明这么庞大的一个帝国。
短期政策造成了影响,通过内部消化,还可以消灭于无形之中。
如果长期政策一旦出现了问题,就会导致这艘大船越走越偏。
等到无法回头的时候,再后悔就来不及了!
要是把这种历史责任全部放到皇帝的身上,这也是一种不公平。
不过从目前的制度来看,这是皇帝必须要做到。
可问题就是,皇帝也是人啊,能力也有高下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