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呵呵一笑,毫不在意的说道。
“这有什么好担心的?学到东西那是怕朱瞻基有本事。”
“学不到东西,那是他没这份悟性,俗话说的好,人死留名雁过留声!”
“我手里的确有不少好东西,自然也希望后继有人。”
“更重要的就是让我大明借此能够兴盛起来,尽可能的让王朝延续的时间长一些。”
这话里面分明还有一些言犹未尽。
朱允炆皱了一下眉头。
“三弟你的意思是说大明天下将来也有土崩瓦解的那一天?”
对于这个问题,朱允熥毫不犹豫的就回答了。
“古往今来,二哥可听说过千年王朝的?”
朱允炆略微思索一阵,叹了一口气。
“周朝也不过就是八百年而亡,其后的王朝也就是三百年上下。”
说到这里,他的目光之中忽然露出一抹期望之色。
“三弟你的见识不凡,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延续大明王朝的气数吗?”
用手指着自己的鼻子,朱允熥笑着摇了摇头。
“二哥,你也太高看我了,这种事情我怎么可能做得到?”
“最重要的就是大明王朝能够延续多久,我说了不算,主要就是看后来者如何做事。”
“其实二哥有没有考虑过一个问题?那就是皇权与官员之间的斗争?”
朱允炆皱了一下眉头,他有些奇怪,为什么朱允熥会提出这个问题。
“这斗争二字又从何说起?明军在朝,识人善用
,天下大治。”
“昏君在朝,奸佞当道,自然天下大乱,自古皆然!”
“怎么在你这里又变成了皇帝与官员之间还有什么不妥之处?”
看他没有理解自己的意思,朱允熥便开口解释道。
“二哥说的也不错,但是我的意思并不是这样,而是说每个皇帝都有自己的想法。”
“但是下面的这些官员们也有自己的想法,如果这些想法发生冲突就会产生不利影响。”
说到这里,朱允熥又仔细想了一下,才继续说道。
“如今科考,取士以八股为主,格式严整,好处就是高下立判有一个统一标准。”
“但坏处就是,太过于注重格式而失去了另外一些东西。”
朱允炆皱了一下眉头。
“失去了什么东西?”
朱允熥深吸一口气,轻声说道。
“时间一长,制度过于僵化,就会让一些有想法的人从而失去晋升之道。”
“毕竟所有的官员都是从科场里面走出来的,他们已经习惯了这一套模式。”
“久而久之就会按班就部,对于那些其持不同意见之人,就容不下了。”
“如此以来,每个人按照这一套规矩,只要努力就行,非我类者必遭排挤!”
这个问题有些沉重,朱允炆皱了一下眉头。
他似乎想到了什么,忽然抬头看向朱允熥。
“你是不是想让我写信之时将这些观点插入其中?”
“果然什么事情都瞒不过二哥啊。”
“但是你觉得朝廷会听进去我的话
吗?”
“不试试怎么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