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一听这话,眉毛一拧。
“黄子澄之事,难道先生不知吗?还要执迷不悟,甘心求死?”
“死就死了,这诏书我一个字都不会写!”
“你就不怕本王诛你九族?”
“就是诛十族又有何妨?”
一看方孝儒是吃了秤砣铁了心,朱棣也是被顶的毛了,当下便说道。
“那好,本王就诛你十族!”
这自古以来抄家灭族,指的都是诛九族。
也就是父三族,母三族,以及妻三族。
朱棣这一次来了诛十族,搞的刑部官员这边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谁也不会在这个时候触霉头可是办不好,将来谁也顶不起这个罪过。
更重要的就是现在刑部还没有头头呢。
而且方孝儒怎么处死,朱棣这边还没有给主意,下面的人更是不敢乱下决定。
心情不好朱棣便派人把郑赐给压了过来。
这郑赐工部尚书,朝廷局势败坏之后,他亲自请命出去带兵抵抗朱棣。
以他的身份和地位自然是排在,方孝儒齐泰,黄子澄三人之后。
等到人带来之后,朱棣瞟了他一眼直接问到。
“想当初你在北平任参议的时候,本王可是待你不薄。”
“没想到你竟然领兵攻击本王的大军!你可知罪?”
这郑赐也是一个有能力的官员,洪武十八年的进士,被授予按察使之职。
做事情兢兢业业,深得百姓拥护。
后来因回家守孝期满之后便前往北平任参议。
因此与朱棣也认识,并且朱棣对他非
常赏识,请求他担任燕王长史。
不过朱元璋没同意,而是把他调回京城担任工部尚书。
听朱棣提起来这些事情。
郑赐叹了一口气拱手说道。
“我只是做一个忠臣该做的事情罢了!”
朱棣一听笑了起来。
“在其位谋其政,这没有什么错,不过现如今本王已经到了金陵!”
“因此要尽快稳定京城,但是国不可一日无君。”
“不知你心中可有什么想法?”
郑赐自然知道这话里面什么意思,当下便说道。
“现如今没有比王爷更合适的人了!”
听他这么说,朱棣点了点头,当下便说道。
“那你便担任刑部尚书之职吧!”
“方孝儒自有取死之道,命人将其车裂于市,以敬效尤。”
“另外诛其十族!”
郑赐眼睛微微闭了一下,脸上露出不忍之色,低声说道。
“王爷自古以来都有诛九族之说,从来没听过有诛十族之罪!”
“那本王就加上一条连同的方孝儒的门生!凑齐十族!”
听到朱棣的语气不善,郑赐便不再多说,拱手领命。
于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诛十族便诞生了。
这一杀从表面上看起来不过就是杀了一个文人而已!
但实际上并不是。
方孝儒乃是明朝之初,文人士族的领袖。
更重要的就是他还是一位难得的思想家。
提出欲行为治之法,而不得行法之人,法不可行也。故法为要,人次之。
意思就是说国家要采取法制。
但是法治是需要人
去执行的,执行的人要有相应的道德约束。
只有这样才能够相辅相成!
历史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