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解决取暖的问题(1/2)

长安的天气逐渐转冷,今年比起去年来,更加的寒冷,照这样的情形来看,今年的第一场雪会来的更早一些。

刘伯温来向李璟汇报工作,顺便聊起天气变冷的问题。

“摄政王,今年的冬季比往年来的更早一些,天气越老越冷,照这样的情形发展下去,怕是会出现冻死人的情况。”

刘伯温面带愁容说道。

“哦,去问问太史局,最近几天天气怎么样?”

李璟回头吩咐西门阳。

“臣刚刚从太史局那边过来,太史局预测到过几天,很可能会下一场大雪,那时候气温会更低!”

刘伯温在来见李璟前,先去了一趟太史局,跟太史局主官太史令聊了一会后,这才赶来面见李璟汇报工作。

太史局隶属于秘书省,五代与宋初称司天监,元朝称太史院,明朝前期沿用司天监,后期改为钦天监。

太史局掌观察天象,推算节气,制定历法,刘伯温去太史局,就是为了了解近期的天象变化!

结果,太史令告诉他,最近几天会有大雪,天气会比以往更冷!

“这样呀!那就让大家都待在家里不出来,不就行了,在家生火取暖,度过这次寒冬再说!”

李璟说道。

“摄政王有所不知,大唐的子民需要为了生计而劳作,要是让他们躲在家里不出,没有粮食怎么过冬?”

“而且这么冷的天气,想要待在家里生火取暖,不出门怎么获得木柴,就算大家把木柴准备充足,在屋内生火也容易导致中毒……”

面对李璟的话,刘伯温有些无奈,李璟很少到外面去活动,不了解外面人的生活,许多人都需要靠出外干活、贩卖点东西来获取生活所需,要他们什么都不干,待在家里关起门来生活,那是不现实的。

不说普通百姓,就说大唐的将士,在这样寒冷的天气里,还需要去巡逻街道,防卫京师等等,各衙门的人员还需要办公。

总不能让他们也在屋里带着别出来,这样做的话,整个长安都会瘫痪,要是遇见什么突发事情,还无人能够应对。

“真要是出现你说的情况,你可有什么办法解决?”

李璟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大唐虽然已有棉花,但大多都是用来观赏用的,没有人会想到用棉花来制作棉被棉袄。

好在系统给力,给了他十万斤棉花,可以制作棉被棉衣,羊毛也能做成羊毛衫,其他动物的毛还能做成羽绒服。

这些加起来解决过冬,应该问题不大!

“这……臣一时半会还想不出来什么好办法,不如找其他大臣前来商议,或许其他大臣会有办法也说不定。”

刘伯温一脸的为难,他虽然是宰相,谋略水平不低,但是这种自然灾害,他也是无能为力,只能召集大家集思广益了!

“就连你都没有办法,其他人还能有什么指望,在朝廷当中,能有几个人能比你聪明,找他们来商议,也是没有好结果的。”

李璟摆了摆手,不打算找其他人了,反正他已经有了解决的方法。

“正所谓三个臭皮匠,顶的上一个诸葛亮,大唐人才济济,有他们参与进来,或许真的能解决问题也说不定。”

刘伯温说道,他还是觉得人多力量大,大家一起想,总有那么一两个点子惊艳到所有人,说不定就有人能够想到解决的办法。

“解决取暖这个问题,本王心里已经有了想法!”

李璟抬头看着刘伯温笑道。

刘伯温很是惊讶!

他没有想到第一个想到办法的人,居然会是李璟,这个极少出门的摄政王,他真的有办法吗?

不管李璟说的是不是真的,刘伯温还是打算先听听李璟怎么说,要是李璟的办法行不通,再召集大家一起商议也不迟!

“臣愚钝,还请摄政王明示!”

刘伯温叉手行礼道。

“伯温,你可知白叠子?”

李璟没有立刻说出他的解决方案,反问起刘伯温来。

“白叠子?这个臣自然知道,只是取暖跟白叠子有什么关系?”

刘伯温很是疑惑,白叠子不就是长安贵族拿来观赏的盆栽吗?那玩意能用来取暖?

“当然有关系了,其实白叠子的作用,并不是用来观赏,而是用来缝制棉被棉衣。”

李璟开始给刘伯温科普,有关棉花的作用,除了能用来缝制棉被棉衣,棉花还有止血功效,后世的绷带很多都是棉制的。

棉花的产量大、生产成本低,使棉制品价格比较低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