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科举结束(1/2)

“叮!恭喜宿主制作出伏打电池,获得【开启电力时代】成就,获得大礼盒一份!”

李璟没有想到,制作出伏打电池来,居然还能获得成就!

那还等什么?赶紧打开大礼盒!

“叮!恭喜宿主获得十万斤棉花,以及弹棉花工具一套。”

“叮!恭喜宿主获得烟花三十箱。”

“叮!恭喜宿主获得啤酒一千箱。”

“叮!恭喜宿主获得新式织布机三百台。”

这次的奖励跟以往都有所不同,全是跟生活息息相关。

有了棉花就可以制造棉衣、棉裤、棉被,今年的冬天再也不怕冷了!

烟花可以留到过年的时候再放,这个时候的大唐是没有烟花的,别说烟花了,就连爆竹都没有,因为火药还没有被发明出来。

相比于这些吃喝玩乐的东西,李璟更在意新式织布机,这可以大大提高织布的速度,织出更多更好的布来。

“摄政王,没有想到这个电报机这么神奇,尤其是它还能自动印刷,要是能够应用到生活当中来,印刷书籍就不用那么麻烦了!”

刘伯温感慨道。

系统召唤过来的文臣武将,都会被重新植入记忆,让他们成为真真正正的大唐人。

刘伯温的话点醒了李璟,大唐的印刷技术实在太过落后。

随着科举兴起,人们对书籍的需求大大增加,原来依靠人工抄写的书籍不仅耗费人工,而且成本还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唐发明了雕版印刷术,解决了印刷书籍的难题。

雕版印刷术能被发明出来,主要是得到了印章的启发,创造出了雕版印刷术,到了北宋,毕昇根据雕版印刷术,进一步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又再次节约成本!

“这个不是什么难事,我有办法解决,今天就先到这里,你们回去好好试一试,电报机频率距离是多远!”

李璟说道。

“臣告退!”

刘伯温三人行礼退下。

经过铁路司的实验,确定电报机频率的距离后,开始制造更多的电报机,以及多加了几列蒸汽火车。

电报机也被运用到军队当中,用来传递军报!

……

几天后,三场科考结束,所有的卷子都基本已经抄录完成,被送到审阅官员手中。

经过审阅官员的批阅后,将通过科举考试的学子名单公布出来,凡是榜上有名者,都将经历最后一道考验,李璟亲自殿试!

这次科举,总计有上万人参加,通过省试的士子达到了九成之多。

大唐的科举相比较后面的朝代来说,还是比较宽松的,能够自由发挥的空间很大。

这些入选的士子,有出身寒门的子弟,有出身商贾之后,有出身高门大姓的世家子弟,有勋贵子侄。

这么多人参考,其中有不少英雄豪杰,能人异士等等。

李璟的桌前,现在摆放着各家递上的举荐信,将他们认可的士子推给李璟。

唐朝的科举除了考试外,还有投卷和推举两项,士子在考试之前,挑选出自己的优秀作品,送到达官贵人或大家名流那里,为自己制造声誉。

达官贵人看过之后,要是欣赏你的才华,就会向主考官推荐,又或者向李璟上奏,为他看中的士子说话,从而让士子更有机会入仕。

对于这样的情况,李璟也是头疼的很,他虽然现在位高权重,心里更是厌恶这种走后门的方式,但他也不能不顾及一些大臣们的反应。

要是现在就取消这项制度,这是在打皇亲国戚,名门望族的脸,他们还不跟你拼了!

为了社会稳定,也只能默认他们的行为,至于是否采纳,李璟还是决定以放榜的成绩为准,要是大臣、皇亲国戚举荐的人,榜上有名,也不是不能接受。

毕竟,治理朝堂不是打打杀杀,而是人情世故!

所以,李璟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捏着鼻子认下了。

就算他们能够榜上有名,也必须通过他李璟的测试才行,至于将来怎么安排他们,自然是外放到地方去。

不然,各州县官吏的考试,不就白举行了!

想要升迁就必须在地方上做出政绩,一个做过地方官,且政绩斐然的人,自然要比只会耍嘴皮子的家伙强。

大唐要想走向巅峰,开创盛世,就必须有能力,且实干的大臣才行!

要是依靠一群酒囊饭袋,只会溜须拍马的家伙来治理天下,不搞到亡国就不错了,还指望能开创盛世。

阶级固化以及文人嘴炮党带来的危害,在明朝可谓是展现的淋漓尽致,明朝的东林党,造成的危害,那可是血淋淋的教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