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最新地址:www.88dushu.net
88读书网 > 康乐天下 > 第一百零五章 谢子明终悟瑶池密,张大豫萍踪何处寻(1)

第一百零五章 谢子明终悟瑶池密,张大豫萍踪何处寻(1)

“怎么了,大少爷?”弓蚝问道。

“我想我知道是什么意思了。”谢瑍笑道:“不过得试过才知道对不对。弓老,你和若风兄到门外看看有无异常,赶紧回来,关上大门。”谢瑍说完,再看看西王母的光和手,似乎也明白了其中含义。

张虎和弓蚝回来,关上大门。

谢瑍站在莲台旁,两手捧住莲台,向上用力托起。

果然,莲台缓缓升起,大约提起了近二十公分,就再也不能向上了。

谢瑍这才试着向左逆时针转动莲台,动了。

几个人顿时眼光发亮,终于成功了。

谢瑍转着莲台,就听左边传来机构摩擦的声响,三圈转完,左面拐角处约三米左右的地方出现了一个圆形的洞口。

众人惊喜的看着看着谢瑍,毛秋晴眼中更是闪着询问的光芒。弓蚝直接来到了洞口旁边,要不是还有尊卑之念,可能早跳下去洞去了。

“呵呵,大家不用这么惊奇。”谢瑍笑道:“说穿了一钱不值。”

“大公子,说说吧,老奴不明白。”弓蚝一副好奇宝宝的样子。

“你们就不着急先去看看张氏的宝藏?”谢瑍笑道。

“那个已经是我们的了,又跑不了,急什么。”弓蚝道:“还是先听听大公子是如何知道机关的才是,不然心里静不了。”

“好吧。”谢瑍道:“其实很简单。”谢瑍看了一眼马掌柜道:“马力说的不是‘上香’,而是‘向上’。他是想告诉你,向上托起莲台后再转动的,可惜受伤以后发音有误,加上没说完才有此误解。”谢瑍看向马掌柜说道,一边说着,谢瑍来到西王母雕像右侧和莲花盆之间的位置,众人相随跟过来。

“你们看西王母竖起的左手,指尖向上,目光向下看的左手指尖,两点相连延长过来,正是莲台的中央位置。他的意思就是向上,张氏不在文字里表明,是以防万一。而莲台中央的莲蓬图案,说是图案也可以,本来我们汉字就是象形文字。而事实上,它其实不是一个图案,而是一个字:是篆体的‘上’字。这应该是张氏为了预防说明文字亡佚而留下的最后一个提示。”

众人听了,恍然地点点头。

“天,原来还藏着这么多的消息,老奴是万万想不到的。”弓蚝赞叹道:“也不知这人的脑子是怎么长的。”

“公子,这张家还真是费尽心机啊。”姜孝大感佩服。

“张氏也是用心良苦,唯恐落入他人之手。”谢瑍道:“好啦,下去看看吧。”

几个人来到洞口旁边,姜孝点起蜡烛,率先沿阶而下。

但见两侧夜明珠在烛光里,熠熠发光,毫光如昼。

洞中非常宽敞,下到底部,乃一小厅。右侧一门,门前一个团垫。

小厅正面影壁有字:既入此地,拜祖九叩。看人家就知道来的一定是张家人,直接叫拜祖。

字迹下方一个几案,上有香炉,香烛等物。几案前有一团垫,应是用来跪拜之用。

“让老奴来叩首吧。”弓蚝说着,就要跪下来磕头。

“弓老且慢!”谢瑍道:“这毕竟是张氏所存,我欲取之,理应上香祭拜。”说着,谢瑍从案几上取来香火,燃起后请了三请、拜了三拜,方才插进香炉之内。

谢瑍跪在团垫之上,抱拳道:“晋征西大将军谢瑍谢子明拜上尊氏,张氏国灭已久,子孙离散。子明奉皇命克复旧国,今日欲取尊藏,以效万民。若尊驾有灵,当助我恢复华夏江山。瑍亦保张氏子孙三代无虞,如违此誓,天地不容。谢子明在此拜谢!”说完,谢瑍连叩九首。

谢瑍拜完,就听一旁咔嚓一声,九叩二字脱落,露出一个长方龛阁。

姜孝从龛中取出三件书函。

其中一封细述此处由来。书中写道:

永和十年(公元345年),故酒泉太守马岌奏请凉王,曰:“酒泉南山即昆仑,昔日周穆王西征昆仑,会西王母于此山,西王母虎身豹尾,人面虎齿,全身皆白,居雪山洞中,此山系古昆仑支脉,宜立西王母祠,以禅朝廷无疆之福。”凉王允准,遂命马岌负责修造之。以地幽秘,令建密室以藏重宝,为张氏后路。

另一封信函,让谢瑍大吃一惊。竟然是后赵大将军冉闵给张重华的密函。冉闵是冉魏的开创者,他的杀胡令,就像漆黑深夜里的一点萤火,让北方汉民看到了一线希望。

后赵石虎入主中原,在羯族建立的羯赵政权统治下,曾经建立了雄秦盛汉的汉民族已经到了灭族的边缘。冉闵灭羯赵的时候,中原汉人大概只剩下四百万(西晋总人口约两千万,北方发达地区大概一千二百万)。史载冉闵夺取邺都后,一次解救被掳掠的汉族女子就达二十万。冉闵分兵四面出击,与各大小胡酋互攻,使得数百万胡人被中原人们驱逐。氐、羌、胡、蛮等各民族数百余万,返还陇西或河套等地的家乡,九大石胡甚至迁回中亚。返迁途中各不同民族的胡人相互进攻掠对方,甚至人肉相食,十个人中仅有二三人能成功回去。【未完待续】

『记住本站最新地址 www.88dushu.net』
相邻小说: 我外婆是武则天 霹雳奇缘之别样人生 (修仙)升仙道上多逢君 徒弟,为师回来宠你了[重生] 战能苍穹 我继承了诸天执法局 抗战之我每天一个签到大礼包 王爷,你的王妃有毒(神医丑妃) 反派的恋爱素养 [HP|哈利·波特]跟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