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回】
且说酒泉太守垒澄,此人是吕光亲信。历史上他是为了迎击反叛吕光的沮渠蒙逊堂兄沮渠男成,兵败被杀的。算是吕光阵营中为数不多的战死忠臣之一。吕光兵败他是知道的,但还是想凭借城池,负隅顽抗。
魏平也不攻城,直接命令大军扎营警戒,安装和制作攻城器械。
为了加快行军速度,目前谢瑍的精骑都是不带整体的攻城器械的,只带精密的核心部件,但都配备了后勤和工匠,以专门安装和制作器械,包括搭桥等等。因为有了核心部件,像攻城器械的主体机架等,就地取材即可。不但节省制作了时间,也大大加快了行军速度。
垒澄看着城外不断增加的攻城砲,心里就凉了半截。刚造了三台攻城砲,试射两轮,垒澄就直接打出了白旗。不是他不忠,而是吕光败了没关系,可现在都失踪好几个月了,音讯皆无。如果垒澄知道吕光早就降了,也就不用魏平这么麻烦了。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垒澄此人有正义心。虽然他是忠诚吕氏,对吕氏兄弟的作为也有些看法,但看法归看法,意见归意见,并未影响他的忠心。早就听说晋军乃是仁义之师,一路秋毫不犯黎民百姓,公平买卖,又见攻城器械犀利,为了城内百姓免遭战火,所以才直接归顺了事。见到魏平之后,垒澄直言辞去官职。
谢艾在此做太守的名声极好;垒澄虽然日短,名声也还不错。魏平接管城防,出榜安民以后,这才和垒澄相谈。对垒澄的辞官,未置可否。而是将晋军之新政和整军要求,以及一路所为,简略地对其说了一遍。垒澄听得很仔细,也很认真。魏平讲完以后,他还有些意犹未尽。
“怎么?垒太守没听明白还是没听够?”魏平问道。
“魏将军,某确是未听够。”垒澄道:“如此完备之政法,真的是出自谢子明一个未弱冠的书生之手?”
“哦,原来垒太守不信啊。”魏平笑道:“其实我也不信,最开始的时候。可后来,跟着大将军一路走来,我信了。大将军心中到底装了多少我们不知道的东西,谁也不知道。”
“看得出来,大将军却是仁者,一心为民啊。”垒澄道:“这样的上司,谁也愿意跟随。可惜我是降将啊。”
“太守大人,降将怎么了?”魏平正色道:“你知道慕容司马吗?就是慕容垂。”
“慕容将军勇武谋略,在大秦赫赫有名,哪有不知之理。”
“他也是降将,现在是大将军司马。目下,整个西进大军,就是他总揽。不但他,就连他的家人也都各有职务,有的随军,有的守城。像慕容农都直接是一军副帅。”魏平道:“只要你是真心为国为民,我家大都督用人不疑。就怕你不出成绩。其实,我们一路上,降将多了去了,很多都是一路主将。”
“难道大将军不怕有人三心二意?”垒澄道。
“你会三心二意吗?”魏平问道。
“当然不会。”垒澄答道。
“为什么不会?”魏平又问。
“因为新政,确是为了天下黎民。”垒澄道。
“这不就是结了。”魏平道:“我想大部分人都会和你的想法一样。大将军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又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甘薯。只要天下的黎民和我们一起支持新政,我们还有什么可怕的?所以,大将军曾说他的愿望: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欲实现这些理想,新政乃是根本,也是基础。”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垒澄喃喃自语道:“说得太好了,果真如此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