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
回到军帐,谢瑍召见了慕容垂等众将,让他们组织人,趁着在河边,练习游水之能。正是天热之时,得到此消息,众人喜笑颜开。谢瑍嘱咐他们,务必注意安全,现在还是汛期,一旦变天,立刻归营,如有违反,军法论处!
第二天,几个道士来都将军大帐。
谢瑍跟他们攀谈了一个多小时,还真有收获。其中一个叫鲍由的道士,祖上就是道士。对于炼丹之术略有了解,问起雄黄,硝石他们到还知道,于是谢瑍命他们带人即刻寻找,如果能找到矿脉有赏。
谢瑍自己也不闲着,找来工匠,做了一个简易的天平,以作称重之用。然后按照记忆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s+2kno3+3c=k2s+3co2+n2↑,计算分子量为:32+2*(39+14+16*3)+3*(12),即:32:202:36,这是精确的比例。分子量总和为270,那么三种原料的比例就是:32/270:202/270:36/270,也就是11%:75%:14%。
也就是说,□□可按硫、碳、硝石1:1.5:7.5的比例混合而成。这样的话,各种原料的纯度就要求比较高,特别是硝石,爆炸主要原料,必须要提纯。
至于硝石的提纯,将草木灰和硝石溶于热水中,冷却析出就可以,可以反复多次得到纯度更高的硝石。所以,谢瑍又派人斫木拔草,烧制木炭、收集草灰,以备使用。另外,还让人做了三个碾药的碾子,双脚来回搓动。就是中医脚踏碾药的那个碾子。还让铁匠给打了两块标准重量块,每块约一斤左右。
一边做着这些准备工作,谢瑍又命人在军营的山脚处,盖了一间高大的房子作为试验作坊,房子四面高出留有通风窗。
整整五天的时间,人员精简的工作方才完成。共精简超过五十岁的兵员13923人;独子申请退伍的只有3144人。远远低于谢瑍的预计。因为原本当兵的就没有登记年龄籍贯,也根本不知道到底有多少瞒报的。这一万七千余人,谢瑍命他们组成一军,协助后勤部队,即刻向姑臧押运粮草,在姑臧领取安家费和路费,并发放退伍证书。好多家中没有亲人的退伍人员,当即表示愿意留在姑臧和金城关。为啥呢,不仅仅是为了方便,也为了能多得一倍的田地。这些人差不多有七八千人,谢瑍心中非常高兴。有这些经过生死历练的老兵,对于城市的社会治安极有好处。谢瑍顿时萌发了毛爷爷当年全民皆兵,成立民兵组织和组建警察局的想法。这个可以告诉各地郡守,善加使用这些退伍老兵,也算是安置退伍军人的一条途径。而且他们生根发芽之后,这里就再也不只是游牧民族的乐园了。谢瑍甚至想效法后世,将东晋那些牢狱中的罪犯,直接解往西北,增加人口基数。同时鼓励移民,以三至五倍甚至十倍的土地份额刺激移民,这个时代人口就代表着势力。
俗话说得好: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五天后,随着精简兵员完成,寻矿材的人员也陆续返回,回来的人带回了不少的硝石和硫磺。谢瑍这才恍然,可不嘛,陇西原本就是硝石产地,而硫磺也多有出产。搞得谢瑍觉得自己跟白痴似的。
谢瑍让在露天摆了十数口大锅,时至盛夏,一会儿水就很热了。谢瑍又命人加火,烧至将开未开,倒入草木灰搅拌匀和,然后放入硝石,轻轻搅拌,直到不能溶解为止。然后静置析出。如此三遍,得到较纯净的硝酸钾。教会了士兵们操作,谢瑍就不再管怎么制硝酸钾了,他要开始了□□制作了。
手中有人,谢瑍不虞人手问题,而且还是军人。几天下来就将原料准备齐全。
大房子里,谢瑍摆了一溜长案,又让铁匠打了一张薄铁皮,铺在长案的中间。左边是硝石,右边是硫磺,木炭放在一边的筐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