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与丁玉瑛、刘家妹在涅阳又住了十几天。
不但丁玉瑛体力恢复,明珠伤势也基本愈合了。三人这才买了一辆马车,继续往南而去。
这一日,三人来到九江郡内。
九江郡建于秦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辖区在今安徽省淮河以南,湖北黄冈以东和江西全省。到了秦朝末年,九江郡一分为四,西为衡山郡,南部分为庐江、豫章二郡,剩下的辖区只有今安徽中部淮河以南、巢湖以北的地区。不久,九江郡属九江国。
高祖四年(前203年),改九江国为淮南国,九江郡属之。王莽篡权后,改九江郡为延平郡。东汉建武元年(25年),延平郡改回九江郡,属扬州。
一路之上,明珠与丁玉瑛、刘家妹游山逛水,倒也不亦快哉。刘家妹像羽毛刚丰的小鸟,每天蹦蹦跳跳,快乐写满了她皎月似的脸。而丁玉瑛眉头越锁越重,看上去像远处的山峦,重重地压在头上。明珠每到一处,便为其讲解当地所有的典故,而丁玉瑛根本就没有心思去听。
这日,三人来到黄山脚下。
有史书记载,黄山在唐玄宗天宝六年(公元747年)之前,名为黟山。北宋景祐《黄山图经》曰:江南黟山,据得其中,云凝碧汉,气冠群山,有古木灵药,名花异果,瀑水飞泻,汤泉香温,是轩辕黄帝“栖真之地”。唐玄宗信奉道教,于“天宝六年(747年)六月十七日敕改为黄山”。但天宝六年黄山改名一说,《唐书》中并无记载。据《易经》乾为天,坤为地,“天玄而地黄”的说法,古人用金木土水火“五行”,配东南西北中“五方”与青赤黄白黑“五色”,认为土居正中,应为黄色,因此,黄山得名。明人吴度义曾引汉人所著《列仙传》“上黄山”一语,论述汉时便有黄山之称,而非唐玄宗所改。
黄山群峰林立,素有“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之称,主峰莲花峰,与光明顶、天都峰连贯一起,群峰叠翠,气势磅横。山中奇石玲珑,姿态万千,林木葱葱,云飞雾涌,
其松、石、云、泉美轮美奂,令人叹为观止。
明珠带着丁玉瑛和刘家妹徒步而上。当时,黄山之上并无现今的山道台阶,景色虽美,却要穿林越丛,颇为难行。三人从巳时开始登山,到申时,已经深入山内。三人饿了便采撷野果,渴了便饮些山泉。有一口泉,泉水甚温,明珠大喜,用手掬了一些,喝罢叫道:“好水,当真温软甘甜,可比琼浆玉液。”刘家妹也饮了一口,喜道:“小姐快来,此处甘甜无比。”三人喝罢泉水,坐在石头上休息。明珠望着泉水的上游出神,丁玉瑛则坐在一边发呆。刘家妹看看丁玉瑛,又看看明珠,道:“公子,小姐,你们这是怎么了?难道这么好的山景还不开心吗?”丁玉瑛抬头看看明珠,叹息一声。刘家妹摇了摇丁玉瑛的胳膊,见她仍不吱声,便来到明珠身边,道:“公子,你倒是想个法子,这些日子以来,小姐始终郁郁不欢,如何得了。”明珠叹道:“本公子什么方法都想过了,你家小姐心情不快,也没办法。”刘家妹道:“你我主仆三人联袂游玩,这是何等惬意的事,何以郁闷不快呢?奴婢实在不明白。”丁玉瑛叹道:“你如何能明白姐姐的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