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北安西事了,新年伊始,万象更新,无甚大事。姚旦听了好一番歌功颂德的废话,听得昏昏欲睡。
姚曌也听得有些腻味,便问起了今年的常科。
姚曌自称帝以来,颇为重视科举。每年常科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明经、进士两科,而姚曌又格外看重进士科一些。
这一问,问出个一问三不知。省试一直以来是由吏部的考功员外郎主持,可这考功员外郎不过区区从六品上,连参加常朝的资格也没有。吏部侍郎硬着头皮上前答话,这也不清楚,那也不晓得,含含糊糊,问了几句姚曌的脸色就变了。
吏部侍郎吓得大气也不敢出,把脑袋埋在两臂之间当鹌鹑。
姚曌慢慢放缓脸色,平和道:“科举这么重要的事,考功员外郎的职位确实太低了。往后改由礼部侍郎主持吧。”
礼部侍郎出来答应,又说:“春闱就在二月,某怕来不及准备。”
姚曌道:“今年你与考功员外郎一起主持,熟悉一下。明年起再由你全权主持。”想了想,又道,“科举之制是为朕选良才,为朝廷选能臣,每年的进士朕却都没见过。眼下无事,今年便叫那些贡举人进宫来,朕亲自考试。”
两位侍郎也不敢反驳,齐称“是”,这事就这么定下了。
姚曌说干就干,下了朝便去亿岁殿拟制书。
天子试乡贡,这可是古往今来的头一遭。姚旦觉得新鲜有趣,跟着姚曌舍不得走,定要看看是怎么个试法。
李女史还家过节尚未归来,所以由上官昭容代笔拟制。
“陛下打算在哪里考试呢?”上官昭容问。
“你觉得哪里好?”
上官昭容想了想:“虽说是在宫里考试,也不好贸贸然让人进到深宫内院里面来,还得进出方便,奴觉得西夹城就不错。”
姚曌点头:“那就洛成殿吧。”
上官昭容继续问:“陛下是要一个一个考,还是让礼部先考校一轮,再复试呢?”
姚曌答:“自然是一个一个考。”
上官昭容道:“每年的贡举人少说也得上千,若陛下一个一个亲自考试,恐怕劳累。”
姚曌想了想,说:“还是一个一个考吧。今年改了年号,又是头一次在宫殿里举行考试,朕亲自考校,也算是给天下辛苦读书学子的一点恩德。今年先这么试一试,往后怎么办,再说。”
上官昭容应下,姚旦插嘴:“为什么陛下只考乡贡,不考生徒呢?”
每年常科都有两拨考生,一拨是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应试的,叫乡贡;一拨是由京师国子监、弘文馆、崇文馆等学校举荐到尚书省参加考试的,叫生徒。每年进士及第者,一般是生徒更多。
姚曌耐心解释:“生徒多是世家子弟,而乡贡则大多是寒门出身。朕要亲自考试,也不是单纯考校学问——这个区区考功员外郎就能做好,而是施恩于天下学子,鼓励教化风气。世家子弟久居京城,闷在家里读书,又能起到多少表率作用?”
“那若是乡贡不如生徒呢?”
“总有好的。朕只要能从乡贡中选出一二良才,目的就达到了,贵精不贵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