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明显,路依依并没有什么采访经验。我曾一度以为她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之前公司的小米,地地道道的应届毕业生。入职的第一天,我就对她说:一个好的美食编辑是半个厨师,甚至要比厨师的知识面更广。毕竟粤菜厨师不会天天做水煮鱼,湘菜厨师也不会没事就做佛跳墙。但是美食编辑要面对的可能是全世界各地的菜品。不用独尊儒术,但一定要精通百家。
随着接下来采访的深入,我发现她不仅没有采访经验,对于吃更是一窍不通。一些基础的尝试下问题,竟然和老板聊得南辕北辙,以至于老板一度陷入沉思,开始怀疑自己这么多年的餐饮人生是否是个假的。当老板介绍冬阴功的时候强调了一下汤里放了6只阿根廷红虾,这时候路依依指着锅里一只硕大的红虾说道:“这就是阿根廷红虾吗?这虾好大,比我在青岛吃的大好多。嗯,这么大的虾品质应该很好吧。”
老板犹豫了一下,毫不掩饰的说出了事情的真相:“其实红虾品质一般,因为都是冷冻的,新鲜程度也比较差,口感不嫩,唯一的优势就是很大,卖相好。开始我们用的是新鲜的海虾,但是大部分人都觉得这虾太小。后来我们才换的红虾,而且成本也降低了不少。”没错,老板直言不讳的揭穿了关于阿根廷红虾的骗局。
不知道什么时候这种虾进入了各大超市,其实它的肉质在虾类中算是比较老的,再加上是冻货,新鲜就别指望了。我一直固执的认为,海鲜就是海里的鲜味,不新鲜的只能称之为海产品。大学时候有个室友,是宁波人,她曾经给我带过海鲜。用她的话,正常情况下,海鲜都是生吃的或者简单煮一下。新鲜程度直接影响着海鲜味道的好坏,刚刚离开海水的食材,白灼就可以诱发出调料无法匹敌的味道。至于那些辣炒海鲜,想想都知道辣椒是在掩饰什么。
两碗冬阴功汤下肚,这家泰餐店已经征服了我挑剔的味蕾。至于那个阿根痛大虾,我一个都没有吃,不是因为口感,而是因为我懒的剥。做美食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到处蹭吃蹭喝,但与此同时,你要像坚守初心一样守住自己日益上扬的体重指数。我已经亲眼见证过无数苗条的身材,硬生生把自己吃成了大肥猪。当然,如果你是天生吃不胖的就要单说了,比如林木木同学。
在泰餐厅用过午餐后,我们便赶往下一家店铺。两家店离得并不远,开车也就大概5分钟左右的路程。这是一家做蒙餐的饭馆,其实在采访时遇到蒙古菜的几率并不是很高。蒙餐在帝都的餐饮圈,算的是小众了。就行业而言,跟风是非常严重的。最近什么品类火爆,那么我们采访的店铺就几乎都是哪个品类,回想一下曾经被麻辣香锅、四川火锅、串串香支配的恐惧,走个三五步便是一家。
这家餐馆,采用了蒙餐惯用的蒙古包式装修。如果不看旁边高耸的楼宇,还真有一种身处草原的错觉。平胸而论,那天采访我竟然还有一点小紧张。因为距离我上次采访,已经过去了大半年。习惯幕后的指手画脚,如今来到台前竟然还有些不适应。
这时候,路依依跑过来问我:“蔓兮姐,你的采访提纲呢?能给我看一下吗?”
我指了指我的脑袋,说道:“在这。”万万没想到,这句装逼的话,终于派上了用场的时候。
要采访的是这家店的主厨,一位金奖厨师。刘远介绍我时,特意强调了一下我——是公司的主编,今天亲自带队采访。这句话,差点让我的一腔老血从嘴里喷出来。我的真正职位,大概已经成了这家公司的未解之谜了。我从来不看重这些虚名,但是我对于这家公司的可信度表示深深的怀疑。此刻我特想说一句:我把你装兜里,是你装孙子,还是我装孙子?
怒发冲冠凭栏处,抬望眼,我送了刘远一个尴尬却不失礼貌的微笑。然后,默默地,咽下了牙缝里那句呼之欲出的妈卖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