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的文庙,又名文庙学宫,建于唐贞观初年,其中大成殿为金大定三年(公元1163年)重建,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至今保持原貌,这是我国现存各级文庙中历史最悠久的文庙,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文庙建筑群。
文庙,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祭孔、尊孔以及办学的庙堂。从公元前478年开始修建孔庙以来,唐宋尊孔之风日趋繁盛。至明清两代,孔庙建筑与祭祀已成定制。文庙成为在中华大地上最具文化特征的祭祀建筑系统,是除皇家建筑之外结构布局最严谨、气势最雄伟的古代建筑群落,是中国古代精神世界的皇宫。
平遥文庙位于平遥古城内东南隅,是古城内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气势最雄伟、形制最典型的一座,是我国华北地区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最具特色的一座文庙。它座北向南,占地面积40580平方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庙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选址、建筑风格、殿堂配置是儒家礼制思想在建筑上的集中反映。文庙的殿宇规模宏敞而布局庄严,内涵丰富而层次井然。庙区红墙灰瓦,宛如帝王宫殿,充分反映了汉民族历史中崇儒重教的思想文化。
文庙南至魁星楼、文昌阁,北至尊经阁、九龙壁,组成了庞大的中国保存最完整的文系建筑群。其总体布局由三组建筑群组合而成,中央为文庙,左为东学、右为西学,前后纵深五进院落。中轴线上由北往南与城墙连为一个整体是平遥文庙建筑群的独有特色。庙区中的主要古建筑有城墙上的文昌阁、魁星楼、石牌坊、城墙下的文昌庙,登攀城墙的云路、云路坊、状元桥、影壁、棂星门、泮池、大成门、大成殿、明伦堂、敬一亭、尊经阁、东西庑、日新斋、时习斋、腋门、厢房、神厨、神库等建筑物古朴典雅,各类石刻、木雕莫不精工细作,具有很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
平遥文庙的主入口是气势恢宏的棂星门。据《后汉书》记载,棂星就是天田星,古人认为它是天上的文星,主管文人才士的选拔,寓意孔子乃文星下凡。古代皇帝祭天,先祭棂星。文庙设置棂星门,体现了孔子在中国历代王朝中的崇高地位。棂星门为四柱三间,歇山式,木构牌楼,斗拱分别为九踩、十一踩、屋顶琉璃剪边,柱头施冲天云冠。造型精美,巍峨壮观。
跨入棂星门,是文庙的第一进院落。院中泮池为文庙的象征性建筑。泮池围栏石板精雕各式吉祥图案。有琴、棋、书、画、辈辈封候,犀牛望月……,扶手上刻桃榴,寓孔子弟子众多,桃李满天下之意。
名宦祠、乡贤祠为此院的东西配殿。名宦祠为古代供奉有突出贡献的-之场所。乡贤祠为古代供奉对儒学和乡里做出重大贡献的乡绅之场所。现均依古制设置。而此院的斋宿所、更衣厅、神厨、神库都为祭孔时分别供祭祀者更换衣服、斋戒、沐浴以及制作祭品、存放祭品、祭器之所。旧时每年二月和八月的上丁日(入月后所逢第一个丁日)即为祭孔的日期,古称“丁祭”。在祭孔时,整个文庙扎制松坊、悬灯结彩,铺设地毯。大成殿前设丹墀的两个“庭燎”,这是一种红纸包装的秫秸捆,供祭祀中点亮烘托气氛。大殿香案上按规制摆放五谷杂梁和祭器,案后祭凳上供有屠宰后不开膛不煺毛的整个猪、牛、羊,所谓“三牲”,“三牲”的头还要用红木架支起,呈跪拜样,这为封建帝王的规格。据清光绪八年《平遥县志》记载:本县向有祭孔礼俗“崇儒重道,圣教覃敷,每当春秋上丁,祭豆告虔,盖其仪文备至,典礼特隆”。旧时的祭孔仪式由当时的军政要员为主祭官。由社会各届知名人士陪祭,整个祭孔仪式大致有上香、奏乐、行礼、献表、读祭、献舞、读经等安排。祭孔者须“必敬、必诚”,祭孔供品须“必丰、必洁”。祭孔时,庭燎熊熊燃烧、香烟缭绕、钟鼓齐鸣、号角齐嗪。
为了给游客提供一个观赏、参与祭孔表演的机会,文庙博物院专门排练了阵容强大、古味浓厚的大型乐舞《状元祭孔》,为游客表演增兴。它内容上结合票号创始人雷履泰等经商大腕,形式上参照北京孔庙、曲阜孔庙的音乐舞蹈,具有平遥文庙独特的风格。
大成门是联系贯通第一、二进院的建筑物,亦称“戟门”,是文庙建筑中的重要配置。面宽五楹,进深四椽,单檐歇山顶。大成之意取自孟子评价孔子“孔子之谓集大成”之语。戟门取自古代门外立戟之古礼,为文庙中的礼仪之门,庄严凝重,肃穆大方。
第二进院由主殿大成殿,配殿东腋,西庑、东西腋门、碑厅组成。
主殿大成殿建在一米高的台基上,西阔五间,进深八椽,单檐歇山顶,布瓦覆盖,琉璃脊饰。梁架结构为十架椽,用六柱。内柱之间,以复梁拼成的草袱承重,草袱以上,用四椽伏,平梁叉手,儒柱,驼峰等层层支叠。草袱以下设天花板,中央置藻井。斗拱有柱头铺作和转角铺作,而补间铺作以大斜梁代之。殿之当心间的两缝间,仅有中柱两根,采用了减柱手法。在东西次间的两缝位置上,各砌南北向隔墙,殿内北面,砌东西隔墙,与前者联为一体,形成倒凹字平面,殿前月台,青石围栏环绕。
大成殿的平面布局、用柱方法、斗拱梁架结构以及歇山出际的形式,檐下大斜架取代补间铺作的罕见特例,都具有早期木构建筑特征,属宋式建筑体系,深具宋代遗风。从大成殿脊博墨笔题记“维金大定三年岁次癸未·月一日辛酉重建”可知,殿之重修时间在公元1163年,清代有过保养性维修。据国家文物局主编的《中国名胜词典》中记载:平遥的文庙大成殿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庙大成殿。
殿内主要奉祀“孔子”、“四配”、“十哲”,主像为孔子,头戴十二琉球冠冕,身着十二章服,手执圭板,面部温和而厉,神态威而猛,恭而安。从汉武帝开始,孔子受到历代帝王的尊崇,他被尊奉为“文宣王”、“至圣文宣王”、“至圣先师”,从殿内悬挂的匾额“德齐帱载、圣协时中、圣集大成……”均为历代帝王为孔子御题,孔子地位之崇高足见一斑。
历代统治者在尊孔祭孔的同时,对孔门弟子也加以尊崇,在不同的朝代分别请进了文庙,给以从祀和配享的待遇。即孔子像左右分别为“四配”,述圣孔亻及、宗圣曾参、复圣颜回、亚圣孟轲;东西供台上为“十哲”,分别为仲由、卜商、冉雍、冉耕、冉求、宰予、端木赐、闵损、言偃、颛孙师均为孔子的得意门生。此院的配殿东庑、西庑供奉七十二贤人。值得一提的是,为一代宗师孔子立像古今皆有之,而再现其弟子彩塑群像在国内孔庙中亦为规模最大的一处。这些塑像的后墙上还绘有孔子圣迹图,从颜母祷尼山开始,到孔子去世后弟子庐墓为止,把孔子一生主要活动以壁画形式,惟妙惟肖地展现在游客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