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氏见香椿神情恍惚滞缓,想想今天难得有闲,就逗香椿道:“闺女,娘给你讲个故事。”
香椿连身说好,就不吃了,趴在桌子上,两只小手捧了脸蛋,睁着明亮的双眼听母亲讲故事。
潘氏见香椿这个萌样子,不禁回忆起小时候香椿两三岁时的样子——那个一张稚嫩的脸庞,圆溜溜的眼睛,说话结结巴巴,咿呀学语,天真无邪,成天缠着爹娘不愿意一个人独处的小奶孩——时间过得可真快,寒暑易节,周而复始,每天重重叠叠日出日落,这襁褓婴孩就转眼就是小淘气包小丫头片子了。
不知怎的,潘氏突觉心头一热,眼睛湿乎乎的。
潘氏说:“以前,有个贫寒书生,饥不果腹,偶遇一位老人,吃了一碗芋头,觉得十分美味,说以后一定要报答老人。后来,这个读书人考取了功名,还做了大官,可是,无论哪个厨师做出来的芋头,他都觉得没有老人送给他的好吃,他于是去请来当初赠送给他芋头的老者,老翁告诉他说,味道的好坏不是由于烹调方式的不同,而是由于时势地位和个人际遇的不同;人不能因为眼前的环境而忘掉了过去……”
“不用讲啦,我知道这个故事……”香椿打断了潘氏的叙述。
“你听过?哪个给你讲的……”潘氏有一些惊讶,自己没有给香椿讲过这个故事呀,她怎么会知道的呢?
香椿知道这个故事叫《芋老人传》是清代文学家周容的一篇散文,选自《春酒堂文集》。
香椿发觉自己又说漏嘴了,忙掩饰道:“听过就是听过嘛,哪个讲的我可记不清了,好像是娘亲讲过的,好像是爹爹,不对,好像是放羊时听别人说过,反正是听过的哩。”
香椿嘴里掩饰,心里也是暗暗吃惊:自己究竟穿越了几百年还是几千年?中间间隔了几个朝代?为什么自己小时候学过的课本内容,潘氏也知道呢?难道这个故事传递了无数年代?或者说清朝学者文人只是做了一个收集整理,之前早有民间传说样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