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命侯府外。
徐铉收拾心情,面色严肃的缓缓走上台阶。
“站住,朝中大臣不得私入侯府!”禁军之人,拦住了徐铉,原来李后主一直被软禁在侯府,禁止私会官员。
“奉圣上口谕,特来拜见!”徐铉直言之。
禁军撤开戈矛,徐铉坦然入内,见得众人正在饮酒,后主恰好展颜,徐铉心下稍安,走进来执礼拜见,态度谦卑,丝毫没有卖主求荣而作威后主。
“拜见侯爷。”徐铉施礼,却没有提及违命侯,只是说道侯爷,保存故主颜面。
李后主点头,稍微停顿后道;
“无须多礼,坐吧。”
刘娥有眼色,见得徐铉乃是南唐故臣,亦无落井下石之意,颇有好感,笑着给徐铉搬来一张凳子。
徐铉微笑点头,却不肯坐,仍执礼主臣之礼,矗立在后主身旁。
府内出了小周后之事,后主心底如何能够平静,勉强掩盖恼怒,强颜欢笑罢了。
月是这般皎洁,物是人非。
数载前还是君临天下,如今却寄人篱下,岁月更替,回首往昔,奈何会落成如此下场?!
社稷不存,宗庙被毁,听春风,望明月,愁万千!
一时往事涌上心头,压抑不住,李后主望了望明月,沉吟道;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
李后主一气呵成千古名篇,道尽胸中烦闷,一代词帝,却为帝王。
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众人表情各不相一,刘娥沉浸在词的氛围中,似乎体会到了后主的沉痛,悔恨,烦闷,不甘。
小周后则是反应最快,忙拉了后主一下,微微摇头,示意后主莫要引祸上身。
徐铉无奈的略微低头,心中所想,估计跟后主差不多,早日如此何必当初?!身为君王之时,却不知励精图治,迷恋酒色,纵情歌舞,如今身为阶下囚,悔之晚矣。
徐铉念及如此,望了后主,小周后俩人一眼,还不知自醒,红颜祸水!
对于徐铉的眼神,小周后似是想到什么,低头不敢直视。
恰在此时,李后主看见了徐铉望小周后的眼色,明白他的深意,自古红颜祸水,谁人不晓?后主却不得不为小周后开脱,拉住小周后坐了下来,背对着徐铉,道;
“当初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
面对李后主的抱怨,怪罪之言,徐铉几欲开口,却气愤的压了下去,平静道;
“当初国亡之日,臣欲身死社稷,太祖怜之,方才苟活至今,已尽臣子本分,如今侯爷却因亡国之事,埋怨再下,实不敢苟同,侯爷乃是故主,纵然千错万错,某亦不愿多言。”
徐铉气愤,望了小周后一眼,甩袖告辞。
徐铉径直入宫,将所见所闻,原封不动的转告太宗,他仔细的道尽一切,至于太宗如何判断,做出如何决定,那不是他该考虑的。
太宗听完后,转身望着满苑花红,眼神一凝,脸色阴沉的可怕,后主思念故土,悔恨之中已有奋发之意,太宗不能纵之,杀心顿起。
太平兴国,三年,七夕,夜,违命侯府。
李后主满意的点头,望着满府红绸锦缎,灯烛明亮,府内一派喜庆,驱散了不少阴霾,院内大摆十数张坐凳,今日乃是七夕之夜,又是李后主生辰,双喜临门,后主大操大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