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邵风这一辈,只有谢沈氏一个女孩,也是他们的老大。
老三是沈邵风的亲弟弟,沈邵云,不知是不是一直呆在沈母身边的关系,虽然也是高高帅帅的,但气质上与他哥哥不同,倒是一副文弱书生的模样。据说他比杨五花还大上两岁,也难怪全家会着急,这搁一般人家,也早就娶妻生子了。
再往下,便是五叔家的两个儿子,老四沈邵霁,和老五沈邵暄。
杨五花也没有给他们特别准备见面礼,只从自己嫁妆里各自挑了一样宋小九送来的文房用品,也不管他们喜不喜欢,礼到就成了,反正从侯府送出来的东西,都不便宜就是了。
沈家大姐的夫婿没来,两个女儿倒是一起跟来了,和她们的娘一样,都是瘦瘦弱弱的,大的叫谢春雨,比杨六花小上一岁,小的叫谢秋霜,又比杨小花大上一岁。
都不是什么大户人家,给小辈的见面礼也不需要很贵重。杨五花给了她们每人一个福字荷包,里头装着的是她仿照清代的金瓜子和银锞子,特地找银匠打的银葫芦锞子。每粒刚好二钱重,圆圆的葫芦头上还钻了孔,可以穿上红绳当挂坠使。
认亲完毕,一行人便准备转移到餐厅用早饭了。
敬茶认亲也属于婚礼流程,盛装出席也是正常的,但之后上餐桌吃饭还如此装扮就有些隆重了,也不方便。杨五花一边感概着嫁衣的使命结束,一边又返回屋内,重新换了一件外衣。还是杨二花做的大红绣花的褙子衫,但没用金线,也不是大袖,就是日常穿着的款式。
沈宅格局特殊,小厨院在园子边上,赶上春暖花开天气好,餐桌便直接布置在了半角园里。
此时,杨小花姐弟,早已在半角园里耍过一圈了。
到底是受过杨四花急训的,小花儿先是拉着小久儿,小胖身子一福,规规矩矩的给大家伙儿一一行礼,然后扑倒杨五花怀里,腻歪道:“五姐,好久不见,我好想你呀!”
一旁的小五婶见了,忍不住笑道:“你这孩子,昨儿不才见过吗?怎么就好久不见了呢。”
“一天不见就像过了三年。我一个晚上都没见五姐了,可不就是有好久了?唔……得有一年了……”
杨小花从小就跟杨五花睡,一夜都没落下过,这咋一下分开,短期内都适应不了。只见她一脸认真地答完小五婶的话,又继续扑到姐姐怀里腻歪,把小五婶羡慕的不行。
小五婶家的两个儿子,一个太皮,一个又太傲,都不亲热,她一直就想要个贴心的小闺女。杨小花娇滴滴又黏人,正合了她的口味,恨不得把她拐到自家去。
只见小五婶满心欢喜的拉过杨小花,摸摸小脸又捏捏小手心,随口感叹道:“哎呀,要是我有这么个闺女该多好啊!要不然,你给我当儿媳妇吧?”
“哈?”杨小花傻眼。
小五婶见此,越发的来劲,唤来两个儿子,大方地说道:“呐,这个是你阿霁哥哥,这是你阿暄哥哥,你喜欢谁?随便挑。”
“哈哈。”杨小花尴尬地笑笑,表示听不懂。
沈家没有这种年纪的小姑娘,虽然有春雨、秋霜这一对外甥女,但到底是别家的,不常见面,并且,两人都有些怯诺,没有杨小花活泼壮实,也不如她讨喜。就连一旁的小五叔闻言,也跟着起哄,半开玩笑地说道:“阿霁岁数太大了,我看还是阿暄好了,哈哈。”
“说的也是。”小五婶一把拉过小儿子,说道:“这是你小花儿妹妹,你好好陪小花儿妹妹玩,长大了让她当你的小媳妇儿……”
虽说杨小花今年七岁了,但她一贯被杨五花娇惯着,既不像贵族孩子那样从小接受礼仪熏陶,中规中矩的;也不像庄户孩子那般为了生活早早的成长,干活掌家;更不像现代孩子那样经过各种早教育儿以及网络电视等培训,一个个才识广博、人小鬼大。
她有些“三不像”,这么些年来,不是躲在姐姐背后数铜板,便是被圈在自家院子里逗狗玩,没正经受过什么教育,也不太受到外界影响,倒一直是一个无忧无虑又纯真懵懂的小孩子。
加上她原本就长得不高,人又长得胖,看上去就更矮了,别说七岁,在长期生活在北方,看惯高个孩子的人眼里,就算说她五六岁,都有人信。小五婶也不知道小花儿的具体年纪,只当她还是个小娃子,完全没有想过什么名节啊或者男女不同席之类问题。
沈邵暄不过十岁出头,却像个老学究一般,背着手,傲娇抬着头,默不作声。但又趁大家伙儿不注意,偷偷斜睨了一眼小花儿,随后在心里偷偷鄙视道:“哼,矮冬冬小胖子一个,难看死了……才不要你当我小媳妇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