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4章 选贤举能 刘墉的思想政策(2/2)

可以说,魏征对于扶苏的作用,有着难以替代的作用。

虽然有时候,扶苏心里十分反感魏征。

但是不得不说,魏征对于扶苏,不可替代。

接着,扶苏再次向下看去。

在经济上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推行轻徭薄赋,注重农业生产发展。

所谓“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为了减轻农民负担,需要重视农业生产,积极推行一系列重农业的政策,轻徭薄赋。

当今天下,战乱频繁,人口稀少,需要一方面竭力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法,限制世族,豪强对土地的垄断和霸占,一方面鼓励农民迁往荒地开荒,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同时,官员要以身作则,注意勤俭节约,清正廉明。

扶苏看到这里,再一次点了点头。

“不错”,没有哪个君王喜欢贪官的,扶苏也不例外,他也喜欢清正廉洁的官员。

虽然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但是如果贪官到了一定的程度,百姓就要遭殃了。

这个时候,君王的统治被推翻也不远了。

第三个方面是军事,在菌食上实行“寓兵于农”的兵制。

府兵制是建立于均田制基础上,府兵战时出征,平时在籍,春、夏、秋务农,冬季习武,兵农合一。

因为刘墉是文官的原因,所以对于兵制改革上不甚了解,所以他没有发言权。

刘墉就写了两句话,十分地简介。

避重就轻,十分地聪明。

第四方面是文化方面,锐意经史,倡导儒学。

君王深知“武以定邦、文以兴国”的道理,官员也不例外。

治理城池和治理国家一个道理。

要选贤举能,发展教育。

改革选拔人才的制度,采用全新的制度进行考核。

大兴教育,使黎民百姓都能有文化,有学识,这样国家才能够长治久安,黎民才能够知荣辱,懂礼仪。

国家兴盛昌隆。

在国家方面,国家关系上采取“七国一体”等较为平等的怀柔政策,慎征伐,重安边,以亲和代替战争。

秦国人民和魏国人民的关系,是所有人都十分重视的。

需要通过比较开明的政策处理各国矛盾,改善各国关系。

对于那些被征服的以及主动来归附的他国人民,不强行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并且任命他们原来的首领担任各级官职,管理本地区的人民。

······

洋洋洒洒一大堆,让扶苏心里有认同的地方,同时也有不认同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