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调派戴有忠去练兵整武,又让周如乐去巡视边防,他在做出这些安排的时候,心里有一股顽童般的得意。太尉和太师不是想把兵权弄到手么?朕偏不让你们如愿!哼哼,人人心里都有算盘,只是各自的算法不同。
皇帝的内心深处充满了对权门豪族的不信任,皇帝事实上很难去彻底相信某个人,只是因为朝廷的安固离不开这些豪门权贵的帮扶支撑,否则这帮人他一个都不会重用。
皇帝在巧妙的安排了这些人事之后,很快就忘记了陆正己和唐觉之两家越走越近的事。他现在颇有些依赖于揖捕司的奏报,揖捕司没有上奏传报的,那自然是些无足轻重的小事,皇帝就不太放在心上。
梅雨天结束的时候,炎炎的烈日转眼就笼罩当头,湿热难耐的南都几乎快成了一个热气蒸腾的火炉,怕热的皇帝决计今年无论如何都要搬到永寿宫去消夏避暑。
永寿宫建在北湖,有夹道与皇城长庆宫相通,那里湖面开阔,景色清幽,大大小小的数十处殿宇在这依山傍水之处蜿蜒一字的排开,不要说是住,就是凭栏远眺地看一看眼前的湖光山色也能叫人心旷神怡。
在北湖一带修建离宫别馆是皇帝一直存于心底的想法,长庆宫毕竟是佛寺所改,住在里面很不惬意,而柳太师当初答应的营建新宫,又因为财力匮乏而一直担搁着。皇帝也不好意思跟他提及,所以直到柳太师去了职,周如喜当政,皇帝这才迫切的想要吩咐他派工营建。
只是一切还没等皇帝开口,善体上意的周太宰于承运四年其上任之初,既向皇上倡议建此离宫别馆,作为两位太后宴居游憩之所。因为建此宫是为了奉养两位太后,所以皇上赐宫名为“永寿”,同时将北湖更名为“鼎湖”,将蒋山改作“太平山”。皇帝以为既然定鼎于此,惟愿天下太平,此外不复他想。
永寿宫的建造倾注了皇帝许多的心血,从头至尾,他都亲力亲为的予以关注,从建筑的选址布局到殿宇的规模程式再及湖中洲岛的堆泥成景,皇帝都一一过问,其间并曾数次去工地上巡视察看。
承运六年的春上,新宫终于建成,落成之际,皇帝亲奉两宫太后前去踏青游玩。两宫太后对眼前的湖山胜景自然都是赞不绝口。
皇帝领着母后她们一处处的看,那些安排得错落有致的亭台楼阁,雕梁画栋,美仑美奂,而步移景换,更让人觉得目迷神驰,真真是美不胜收。
周太后登上高处,兴致勃勃的对皇帝说:你瞧瞧那边柳荫葱笼的长堤象不象是洛都太液池的景色?只是没见着长乐殿和未央殿,如果也给建起来,那可活脱脱的跟西苑一模一样了。
陈太后举目四顾,也笑着说道:洛都的太液池那是假山假水,哪里比得这儿开阔幽静,说来这都是皇帝难得的孝心。
汪皇后见状忙说:难得母后娘娘如此喜欢,等过了端午节,皇上便奉请母后娘娘搬来这儿住,等天凉了咱们再搬回去。
周太后点头说:到底是新屋子,不要说住,单看着就爽气。
皇帝在一旁,听得太后说起太液池和长乐殿,忽然就想起了柳贵人,心里顿时一沉,这些湖山胜景,他的柳娘子是永远也看不到了。想想人生何其辛苦短暂,命运偏多曲折磨难,捱过去了,或许前头柳暗花明,捱不过去,一切便都无福消受。
两宫太后和汪皇后此时都是游兴正浓,自然没人注意皇帝那突然变得阴郁的脸色。
在端午节合家准备移驾迁居之前,皇帝还带着王宁妃和陈康妃来永寿宫看过一回。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消魂。酒宴歌席莫辞频。满目河山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晏殊的这首《浣溪纱》,或许就是皇帝内心深处的写照,逝者已矣,哀伤与悲叹,除了多添几许愁情别绪,又能对世事人情作什么改变?逝者已不归,春光虽好却易尽,沈思前事如梦,而后事难料,人活在当世,想来惟有曲尽其欢而已。
皇帝于是要游湖,早就预备好的龙舟立刻靠上岸,载着皇帝和他的妃子,荡漾在水波微兴的湖面上。
王宁妃和陈康妃陪伴着皇上看景游湖,好不自在得意,所以这一路上都是叽叽喳喳,笑语欢言,竟没有半点歇时。她们兴奋雀跃的心情似乎也感染了皇帝,他满脸微笑的看着她们,内心有一种欣然和满足。快乐虽然总是稍纵即逝,但是寂寥的人生时时需要有某些东西来填补其中的虚空,皇帝现在可以通过赐予别人快乐,来让自己也跟着欣喜快乐起来。
“还将旧时意,怜取眼前人!”就这么开开心心的度过余生,不亦快哉!皇帝由死而感悟生,由悲而感悟欢,由心念旧情到体惜新人,都是这一转念之间的事。
这一天,皇帝和宁妃康妃都没有回长庆宫就寝,他们怡然自得的呆在永寿宫的清凉殿,奉宸司的小内侍们,在殿前的水榭里,忙着为皇上演戏唱曲。
夜色如酒,浓酽醉人。清凉殿里灯火通明,皇帝浑然忘却了早前的那许许多多不如意的烦闷事。水榭里,歌韵动人,小内侍们粉墨登场,唱了一折又一折,陈康妃打着檀板,在一旁轻声相和,而王宁妃手擎玉杯,正陪着皇上饮酒谈心。
酒是越州献来的女儿红,琥珀一样的酒液盛在晶莹剔透的白玉杯里,在灯下闪着一片迷离的光。王宁妃此时已经有了几分醉意,她脸上红扑扑的泛起酒晕,话也说得不清不楚,到最后只剩下一味的格格傻笑。
陈康妃也终于不唱了,她向皇上讨酒喝,皇上笑咪咪的给她倒,陈康妃接过玉杯,一饮再饮。
夜深酒阑,内侍们停歌罢唱,皇帝携着宁妃和康妃,走至水榭,抬头远看湖面,湖面上雾气氤氲,其中隐约可见的是湖中央的小瀛洲。
陈康妃说:要是那湖中洲岛遍置灯彩,并使人于洲上施放烟花,吾等遥遥观之,真不知身处之地是凡间还是仙境?
皇帝笑道:这有何难?一时兴起,便叫王守礼带人给那洲上张挂灯彩,王守礼自是领人去办,须臾,小瀛洲上的灯笼火烛便都点亮了,水雾迷蒙,小洲与灯彩若隐若现,恍惚飘渺有如仙境。
再一会,无数的烟花彩焰在小瀛洲上空升腾绽放,玉树琼花,千奇百变,王宁妃的酒也醒了,拍着手边看边笑。
水榭里,奉宸司的供奉们也赶紧调琴弄笙,檀板“的”的一声,丝竹管弦都一齐奏响,小内侍们放声高唱:……圣人降凡尘,一曲庆长生,盛世好歌吟,太平万万年……
今夜皇帝的心情格外轻松,如此良夜,佳人相伴,一曲清扬,人乎仙乎?只是光景再好,浮生有限,一切终将是曲终人散。远听更鼓已敲击了三声,皇帝在兴尽欢余之时,便油然生出几分感慨:好景难以常看,好梦不堪常做,漏尽更鼓催人还……来,来,来,今霄不胜喜,把盏尽残欢。
皇上终于喝得大醉,当晚便和宁妃康妃一起宿在清凉殿中。
端午节刚刚过完,两宫太后就迫不及待的搬进了永寿宫,周太后爱山就住到了高高在上的体仁阁,陈太后喜水,所以看中了漱玉馆。
皇帝自然是住进了清凉殿,清凉殿后面的两座配殿就成了王宁妃和陈康妃的居处。皇后选择的景明楼虽然距清凉殿不远,但皇后还是特意吩咐王守礼,要他在清凉殿的内间也设置一副专供皇后坐卧起居的正室。
王守礼因为此事,还去回明了皇上,皇帝说:皇后爱住那儿就住那儿,清凉殿有的是空地方。
王守礼领旨欲去,皇帝却又叫住他,吩咐道:对了,上书房后室里供奉着柳皇后的画像,你也给挑个良辰吉时,用全副舆驾给供奉到清凉殿的怀思室。朕也好闲时得空去上上香。
轮到唐贵妃那就只能在挑剩下来的宫室里面选,她选了又选,终于选中了清凉殿和景明楼之间的回心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