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陈过往处理的油烟扰民的投诉里,小陈发现这些投诉的共同点,第一.大部分都是投资较小,规模较小的餐饮店;第二.经营者的环保意识、法律意识、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第三.店铺的位置都靠近居民区,比如小区的楼下、对面。
开设参观的经营者追求的自然是金钱与利益,所以他们在选址开店的时候,通常都只会考虑地段、人气、成本、能不能赚钱之类的。加上大部分人的文化水平、法律、环保意识都相对比较低,所以很难站在法律的角度上考虑,是否会影响到周边的居民。
而这当中还有一份经营者,他们自始至终都认为他们对周边群众的影响和他们没有什么关系,只要能赚钱就行;而还有一部分人,其实已经意识到了油烟给周边群众带来的危害,但他们考虑到进行改造或者更换油烟设备都是自己出资,所以自行整改的主动性、积极性并不高,所以在利益驱使下,他们通常都会自行其是、装糊涂,直到城管上门,他们才会意识到事态的严重。
而这种情况,确实很难处理的,因为他们的店铺也许根本就不适合开设餐饮行业,或许没有专设的油烟管道,或许没有适当的位置置放油烟机。
大多遭居民投诉的餐饮店都是小规模的餐饮店,小本经营、一家人靠着这餐馆来养家糊口,投入虽然不多,但对于一个小店、一个家庭来说压力也不小。
因为经营期间油烟扰民遭到投诉,如果无法整改、或者整改不到位,他们有的要面临停业整顿,而停业期间没有收益,但工资、租金确实要照常支付的;有的整改要进行耗资巨大的改造,有则是完全无法整改,只能取缔或者转换经营方式。以上这些情况,都会无形中增加了经营者的成本,带来不少的经济损失。
说句实话,小陈比较同情这些经营者,尽管这些经营者不是那么无辜,但违法事实摆在面前,如果他们不想关门大吉,那就必须整改,不管耗资多少。
通常遇到这种情况,小陈他们城管部门会给出一些意见,比如建议经营者找到具有专业资格的相关环保部门或者公司进行咨询,就他们店铺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整改建议或者制作出一个妥善的整改方案。其次,最好是与投诉人进行协商,并希望投诉人能够就整改方案的内容提出自己的要求与建议。
而想要与投诉人取得联系并与投诉人进行协商也有一定的难度,出于保护自身的心理,很多投诉人都不愿意自己出面与经营者协商,以免将来遭到报复打击,这种心理小陈也觉得无可厚非,所以更多的时候,投诉人与当事人之间的商议沟通,只能通过城管这个中立的执法部门来进行协调。
时至今日,城管每年收到关于油烟扰民的投诉数量仍然是居高不下,关于这点,城管部门都有一个认识,那就是想要彻底解决油烟扰民给群众带来的危害,就必须加强群众的法律意识以及环保意识,只有餐饮经营者们在经营有是否会给周边群众造成影响的疑问、担忧,在选择店面的时候想到是否符合经营条件,才能真正的杜绝油烟污染这一公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