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厌烦,你就会有欲离智,不愿意做很多无用功。然后你因为你的习惯,遇到行为,事物,立刻就会有联想到,这个无用,这个也无用,到处都无用,都是无用功,然后就会开始舍弃一些你觉得无用的行为。这就是戒律开始出现圆满的时期了,这个没必要,那个也没必要,能舍的就舍了,等你开始自主的舍弃那些你觉得无用的行为的时候这个叫行舍智。
有了这个以后,你再观察你自己的行为和心理,你会发现你有很强的嗔心,让你不快乐,让你觉得苦,因为这个不喜欢,那个也无用。这时候,你会觉得厌烦也是无意义的,那就干脆不烦恼了,随便把,这个时期,你自己就会进入一个十分平和平静的心态了,不会讨厌这些,因为讨厌是多余的,不会喜欢,因为过患……这个时期叫随顺智。开始懂得什么叫做随顺,因为讨厌,嗔恨的心是多余的,多余的就舍掉吧。这时候的行舍,就是选择性的,理智的。不会因为欲望,贪心非要去得到什么,因为你知道得到也是会失去,坏灭。但是也不会讨厌,非要去远离,因为非要远离,这个嗔心让你觉得累,见这个讨厌这个,见那个讨厌那个,干脆就无贪的取得,无嗔的舍弃,好像顺水推舟一样。
于是如此的随顺,你就已经接近证果了,会变成种姓智,因为不会因为得不到而不高兴,感觉苦,也不会因为得到了,觉得好开心。这个心态一旦平衡住了,立刻就是圣人,初果就出现了。因为你的欲望支撑不住你的造作了,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根据十二因缘,因为贪爱所以我们取得,因为要取得,所以你必须有个自我,这个自我不是别的,就是苦乐的感受,贪嗔的感受。所以因为没有贪爱的感觉,或者倾向,你就不会去非要取得什么,而变得好自由的感觉。所以就已经是初果的圣人了,接下来立刻知道自己离自我的消亡不远了,因为时间一切法,都被你看透了,不过就是一场空,都是坏灭的。并且你还能做到,不贪,也不嗔,你会发现涅槃,那就是心不再依附有为法,因为一切有为法都是坏灭……会有一种停滞,不动的感觉。大多数人这个不动的心,就会产生定力,会有初禅的感觉,无欲的感觉。但是不一定会进入初禅,但是一定会进入近行定,因为你不执着对错,知道都是无意义,都是坏灭,所以你会放任你大脑。于是,在决定静下来的时候,真的不会去想什么,就会感觉看见你前面所说的那些东西了,什么物体是细小的颗粒组成的之类的。这个阶段只不过是种姓智开始出现了,你已经欲望很薄弱了,所以连自己在造作也能一清二楚的知道。所以你会知道,等你不造作,那就是涅槃。于是这就是发现涅槃。
于是道智就会出现了,知道不造作就是涅槃,然后立刻出现果智,也就是完全的证初果。连观察的主体,被观察的感受,一并推到坏灭里去。于是就出现最后的智,审查智,到处去查,到底是什么在造作。就会涉及到因缘,观察一个个贪嗔痴最初升起的地方。去找,是什么贪,什么痴,来导致你无法做到,主体和客体是什么等等。不停的消灭过程,你确定大概好像自己已经不再主动去生起新的贪和嗔的感觉,会发现你灭不尽,因为习气,习惯……这时候开始给自己设计生活方式,道路,行为方式。你如此的设计好了道路后,会发现很安心,基本就完了,道路明确又清晰,只要走就行了,这个是二果,也称为行道位。
走的途中还会有新发现……没办法,做不到,还有特别细微的烦恼,包括很多不清楚的地方,就如你前面问的那些,觉知自己也是造作,不觉知也是造作,没办法能所双泯。因为有时候一下子丢失掉很多时间,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也不知道这段时间哪里去了,只是知道这段时间好像没有我一样,但是我又生出来了。这时候才是进一步的决定,不追求自我的消灭了,无所谓消灭不消灭的。当有这样的思维的时候,能如此随顺不灭,随顺苦,随顺一切境的时候,这是欲的完全消灭。立刻就证入三果。三果有个特点,因为完全的离欲,所以自动进入初禅,行住坐卧,随时随地都在色界禅定中。因为欲是禅那的敌对法,一旦离了敌对的欲,自然就在禅那中了,所有三果,一定都是在至少初禅的禅定中的。因为无欲,这时候的定力是自得的。一般人修禅定,止心一处,在当下,他是因为集中精神,所以生不起欲望,所以在没有欲的定中。三果圣人,是因为已经不会升起欲所以自然而然在没有欲的境遇中。这个时候,三果圣人因为没有欲,随时随地在色界的禅那中,他就会完全体验色界里,离欲的快乐啊,爽啊,不停的体验中,前面那些智能还是会相应的马上升起,诸如,欢喜快乐也是坏灭的呀,过患的呀,这时候会发现最后的贪嗔,那就是无欲的贪,无嗔的贪,安稳的贪。如此发现的话,那么他就会继续不断的在色界做随顺的舍弃这些,所以他如果死了,自动生往不苦不乐的四禅。
如果他活着的时候,勤修禅定,能够随便的色界无色界任意进出,习惯了,能随顺的不贪色界无色界里的境界,那就是完全断除了所有贪嗔痴这些不善的心所了,这就是阿罗汉果。没有任何贪嗔,即使是很细微的,离欲的贪,安稳的贪,离喜的贪,离乐的贪,都没有。我们凡夫可能会贪乐,贪喜,贪欲,贪图安稳。圣人的特点是会发现,想要离欲,想要离喜,这些都还是贪。所以当真的什么都不贪……这就是阿罗汉果了,因为没有任何有为法让他起什么贪爱,所以不会去追求任何,也不会非得不追求,所以他没有未来了。没有任何业力能让他出生,或者有个一个造作的自我了。
修定是非常费体力的,是很累很累的,止观其实都很累。凡夫修定,是靠集中精神来压住五欲,来进入色界,非常的累。纯观也是很累的,纯观是大脑飞速运转,也是非常累。只有三果以后,自动进入的禅定是不累的。纯观的行者,在坏灭随观智的时候,会进入近行定,因为他不知不觉的把心集中在“空”一切处了。修行者,在证果之前都是凡夫,财色名食睡,一样不少。睡觉其实有一段就是能所双泯的,不是因为自我消灭了,是自我散掉了,类似无想定……变得不能一切,不能生欲,不能灭欲,存是细微的活动。和止禅的止还不是一个概念。止禅还有业处,睡眠是业处也没有,心神散掉了,只是无想而已。无想缺点就是这个了,只是暂时无想而已。所以睡觉的人会又无梦到有梦,无想定,还是会出生。就不说无想定了,仔细观察睡眠过程自己就会了解了。睡前,因为疲劳,人的思维已经很难集中在某处了,所以东一头西一头的,睡着之前会有个特点,就是联想超级丰富,到处都是所谓的业处,从吃饭,到美女,从女人又到什么钱,很多东西相隔十万八千里也能在当下联想到,而且在当下还觉得特别顺理成章,这就是心神散掉了,到处都是业处。因为越来越散,越来越散……就会因为疲劳,或者完全散得找不到边,进入一种生理的休息状态,所以没有业处的,因为心停止了工作了,所以就真的是什么都么有想,所以也不能觉知。无想定和睡着接近,不完全相等。还记得给佛陀小时候看相的仙人吧?因为他就是证入了无想定,知道自己不能听佛说法了。按理来说,任何定的天神,都是众生,是可以听的,就是因为无想定不能觉知……所以他知道自己不能听到了。没有自我并不是涅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