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俶从容道:“第一,是将与陛下分道扬镳的事情告知陛下。这件事情,儿去报告陛下为好。第二,儿得前去想方设法带回妹夫。这有二利,一是我们身边缺乏统兵经验的大将,以妹夫之能足以胜任。二是,飞龙禁军乃是天子禁军,我们指挥不动。妹夫经营多年,由他指挥再合适不过。”
李亨深以为然,连忙写好表文,交给李俶,让他快去快回。
李俶得到表文辞别父亲和李倓,翻身上马纵马离开大营,直奔在扶风的皇帝一行。
且说皇帝一行人抵达扶风郡的当晚,杨家住在已经逃走的乡绅屋中。杨铣虽然搂着萧盼儿入睡,枕头边却放着一柄宝剑。
杨铣以前的佩刀,是唐刀。但自从拿着唐刀杀了自己同族,张云容也是用唐刀自刎。于是将宝刀埋在了她们坟墓前,自己从此以后弃刀用剑。
两人睡得正香,忽然感到外面一阵骚乱,立刻惊醒。杨铣小声叮嘱萧盼儿几句后,提着宝剑出屋。只见外面到处是火把晃动,忙问发生何事。
烟儿回道:“有数十名禁军偷盗陛下的财物,被巡夜逮到了。正要被绑缚到御前,听候发落。”
杨铣低声自语道:“这么多。”接着心道:“不行。这么多禁军被处置,会引起军心不稳。”于是转身入内,吩咐萧盼儿帮忙穿甲胄。
萧盼儿不解的问道:“将军,这么晚还出去。”
杨铣道:“这么多的禁军被抓,不是小事。处理不好会引起军心不稳,我必须立刻觐见陛下,处理此事。”
萧盼儿闻言起床,帮杨铣穿上明光铠。
杨铣穿戴整齐后,回头对萧盼儿道:“你先睡,不用等我。我或许一会儿就回来了,或许一夜都不会回来。”
萧盼儿点头表示知道了。
杨铣出院,翻身上马,策马直奔皇帝所住的府衙。到的时候,只见数十名禁军被绑在堂前,听候发落。
皇帝对于如何处置这批人,犹豫不决。
左相韦见素建议道:“值此危难之际,偷盗行为是断不能容忍。必须杀一儆百,才能警醒其余诸将。”
皇帝摇头不答,心里并不认可。
韦见素之弟、御史中丞兼置顿使韦谔进言道:“左相所言有理。若是纵容偷盗行为,军纪肯定败坏。如今随行队伍中多有陛下宫妃、公主和诸大臣女眷,若是一个闪失,就麻烦了。”
皇帝还在犹豫。
这时,杨铣觐见。
皇帝大喜,忙召杨铣近前。
杨铣道:“陛下入蜀,尚需禁军护卫。如果处置太严,军心必然动摇。若是不处置,难以申明军纪。为今之计,臣有一策,不知陛下是否肯采纳。”
皇帝忙道:“请讲。”
杨铣便将自己的计谋和盘托出,皇帝听后大加赞赏。
次日一早,皇帝将扶风郡府内所有财宝束帛都拿了出来,摆放在堂前。面对禁军诸将,泣道:“朕年老昏庸,所用非人。致使逆胡作乱,两京失守。朕不得不入蜀,避其锋芒。禁军诸将士仓促随我起行,来不及告别父母妻子。此去蜀中道路艰险,前途茫茫。朕不忍心再让众将士随朕受苦,特将所带的所有财宝倾囊相赠,充作路费。有不愿入蜀者,可自取财宝,逃归故里。待见父母面,代朕致歉。”
说完,掩面而泣,悲不自胜。
众禁军将士听了,无不流泪,跪倒在地,表示绝无二心。
皇帝于是当众大加犒赏禁军将士,同时将偷盗的数
十禁军责打十军棍,略施薄惩,以儆效尤。再派高力士加以抚慰,以表体恤之心。
从此禁军不再偷盗,一心侍奉皇帝入蜀。
皇帝返回后堂,急忙命宫人用水擦拭眼睛。为了效果逼真,皇帝用了点非常手段:辣椒水。
刚清洗完毕,有宫人来报说广平郡王李俶觐见。
皇帝在扶风郡就是为了等太子,突然听到广平郡王来见,心中大感疑惑。按理说应该是太子来见,怎么成了广平郡王来见。带着这份疑惑,吩咐宫人将李俶引到府衙正堂等候。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