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忠道:“没有错。换句话说,我们从一开始就弄错了方向。我们应该把矛头直接指向太子,只要太子没了,杨铣就会跟着没了。”
事情到这个地步,杨国忠立刻命杨暄备上一份厚礼,他要亲自前往寿王府拜访。然而等到了寿王府,才知道寿王不在府中,已经去东宫赴宴。
李瑁在前日的宴会上觉察出杨国忠的企图,很害怕因杨国忠的缘故,导致自己和太子闹出误会。遭受太子的记恨,未来就要跟着遭殃。因此准备车驾,于宴会结
束后的第三天,前往东宫拜见太子。
李亨也因为得知杨铣没有被免职的消息,心情大好。设宴款待李瑁。
这对同父异母的兄弟,在这种情况下觥筹交错,互相寒暄。说着些冠冕堂皇的贴心话。
转眼间,宴席散去。李亨命李倓代他送李瑁出宫。
正殿内,只剩下李亨和李俶父子。
李亨问道:“俶儿你说寿王此来,真正的意思是什么?”
李俶回道:“或许是想向父亲示好,表示自己绝对无心储位。”
李亨又问道:“你认为他能能成功吗?”
李俶答道:“若是没有贵妃事件,或许可以和父亲争夺储位。但是现在是杨国忠痴心妄想而已,父亲的地位已经稳如泰山。”
李亨还想李俶继续分析下去,命李俶坐上首,自己也坐主位。
李俶入座后,继续分析道:“伯父们都已经先后宾天,如今父亲是法理的长子。其他叔父中只有寿王可与父亲陛下,儿在席间仔细观察,见寿王已经无心朝政,只想持盈保泰。如今陛下又明知杨铣是父亲女婿的情况下,依旧让杨铣执掌禁军,也是在为父亲谋后路。”
李亨面色沉重,他是经历过许多大风大浪的人,对很多事情都是持怀疑的态度。对李俶的分析不是不信,而是不能尽信。
此时,李倓送完李瑁回来复命。看父兄面色凝重,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正要开口询问,见李俶摇头示意,于是坐到下首安静的等候。
片刻后,李亨道:“世间之事往往越到最后越凶险万分,从今天开始你们一定要约束自己府中人,不要添麻烦。我猜测杨国忠一旦发现扳倒不了杨铣,就会想着对付你我。”
李俶和李倓拱手道:“是。”
话音刚落,李倓补充道:“孩儿一定能约束门人。只是大哥似乎够呛。”
李俶瞬间沉默。李俶和李倓兄弟同心,当然不会误会李倓的话是在故意揶揄他,而是在好心的提醒他,小心崔妃。
广平王府内,韩国夫人专程来看望女儿崔妃,并且送来了解暑的果品。
崔妃趁机向母亲抱怨道:“郡王除了偶尔过来看望邈儿,其他时间都在独孤无垢或者沈氏的房里度过,却很少愿意面对我。”
韩国夫人安慰道:“这件事情怪你自己,你看看沈氏也好,独孤氏也罢,哪一个像你这样骄横跋扈。做女人的不懂得体贴自己的丈夫,谁都帮不了你。”
崔妃嘟囔着嘴,不服气道:“才不是这样呢。刚开始的时候,郡王对我好着呢。是杨伯父屡屡和太子府作对,害得郡王看见我,就像看到杨家一样,才会不理我。”
韩国夫人看女儿可怜,抚着女儿的发髻,柔声道:“这些军国大事,不是你我能过问。
以后不要再说这些话,万一被有心人听了去,又要生是非。”
崔妃头一扬,傲然道:“长安城内,谁敢得罪我们杨家。”
韩国夫人看女儿这样,一时语塞。
此时,有宫人慌慌张张来报,说给崔妃上街买扇子的仆人当街打死了百姓。
崔妃不屑道:“多大点事情,不就是打死了一个平头百姓。你们去京兆府把人领回来就是啦。”
“领……领不回来了。”宫人慌张道。
“为什么?”
“他打死人的时候,被路过的人看到一顿暴打,扭送到京兆府。”
“嗨哟,我不是说了去领回来。”崔妃反应过来,“等等……谁敢打我的下人。”
“左龙武军将军,殿中监兼飞龙使杨铣。”
韩国夫人和崔妃母女二人,同时惊愕。
李亨刚吩咐家里人不要惹事,却出了这档子事,还是在杨铣面前。事情又将如何发展呢?请看下回分解。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