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荣郡主用手段让婆婆几乎净身出户,又接着蒋珠影让杨鉴不得安宁。手段不可谓不高明。
郑珺看出大儿媳的心思,却没有计较了。她看开了,就算是勉强待下去,也是吵架。索性离开,眼不见心不烦。
等她到了杨铣府里住下,耳畔也没有清静。只是不是儿媳在耳边吵,而是换成了孙儿孙女。
杨铣的三个孩子正是好动的年纪,又不知道愁滋味,因此在郑珺身边叽叽喳喳闹个不停。
有他们在,偌大的内院就没有一天消停过。
郑珺很享受这样的生活。累了就睡会儿,精神好就陪孙子孙女们玩耍。日子过得惬意又温馨。甚至有些后悔,该早点过来就好了。
杨铣看到母亲高兴,心里也跟着高兴。
然而世上哪有岁月静好,只是有的人看不到黑暗罢了。
话说时间转眼到了九月初九,这天是重阳节。重阳必登高。
皇帝在兴庆宫勤政楼最高层,大宴文武群臣。能随皇帝一起登高的大臣,都是当时的朝廷重臣或者是亲近的宗室。杨铣有幸与会,只不过不是坐着饮宴,而是一身铠甲,率领飞龙禁军护卫在皇帝身侧。
席间歌舞是必不可少的,众多歌舞中以杨贵妃的侍女张云容的独舞,最是令人惊艳。杨贵妃本人也是一代舞蹈名家,能得到她的神韵的人,只有张云容。就连和杨贵妃长相相似的上官如心都有所不及,更别提萧盼儿等人。
酒过三巡,歌舞助兴,宴会到了最热闹的时候。
李林甫举杯赞道:“陛下圣文神武,开拓疆土。今东平郡王在北屡次打败契丹,安节度使在河西、朔方力挫强敌。哥舒节度使在陇右数次打败吐蕃。封节度使在安西打败大勃律国。鲜于大尹在剑南打败南诏。可谓四海晏然,天下无不归顺大唐。”
群臣跟着李林甫,赞皇帝道:“陛下圣文神武,开疆拓土。虽太宗高宗,有所不及也。”
在座的杨国忠和鲜于仲通,在听到打败南诏的时候,脸上都露出极不自然的笑容。
皇帝被李林甫挡住视线没瞅见,他只觉得李林甫的话很受用。圣心大悦,笑得眼睛都睁不开了。
“只是……陛下,恕臣直言。”李林甫话锋一转,“南诏虽然被打败,却屡屡犯大唐剑南之地。杨大夫充任剑南节度使,是不是应该去赴任讨伐南诏。”
皇帝一听,认为李林甫的话有道理,正要答应。
只见杨国忠从李林甫身后窜出,跪拜在御前。泣道:“启奏陛下,臣一旦离朝,必为李林甫所害。还望陛下明察。”
李林甫脸顿时憋得通红,没想到杨国忠说话居然这么直接,完全不按套路出牌。
杨铣听着,也是惊讶万分。按照一贯的剧情,应该是杨
国忠哭,然后表示自己不适合剑南云云。顶多含沙射影一下,不会这样直接人身攻击。
杨国忠真的不愧是地痞流氓出身,直接挽起袖子就是干。反而让李林甫有些不知所措。
李林甫不愧是老江湖,立刻扑通一声跪在御前,道:“启奏陛下,臣与杨大夫并无私仇,全是为国事。听闻南诏国屡屡寇边压境,更有同吐蕃连成一气的态势。如果不及时讨伐,后患无穷。”
“启奏陛下,臣……”杨国忠正要反驳。
皇帝抬手示意杨国忠不要说话,他自有主张。
南诏国和大唐的关系,在初期是比较友好。大唐有意扶持南诏成为吐蕃侧面的敌人,因此在南诏的内部战争时期,是支持时任南诏王皮逻阁。
如今养虎为患,成了边疆一大隐忧。皇帝是不能坐视不管,一旦南诏国和吐蕃真的连成一气,意味着前面所做出的努力尽数化为泡影。
皇帝沉声道:“杨卿,还要劳烦你去趟剑南讨伐南诏国。卿家尽管放心,等南诏稍微平静之后,朕即刻召卿还朝。”
杨国忠不敢不答应,只得叩首谢恩。
这回杨国忠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当初为了积累边功,故意让云南太守张虔陀挑起事端,好有借口讨伐南诏国。没想到南诏国没打下来,反而闹得边关不宁。还被李林甫找准时机,不费吹灰之力调离了朝堂。
“臣有一事相求,请陛下恩准。”杨国忠又道。
“讲!”
“请陛下恩准,准许臣带臣的族弟杨铣同行。”
“这……”
皇帝有些犹豫。
杨铣心头有一万头草泥马奔过,杨国忠你丫的自己去剑南就好,干嘛还要把我拉下水。
李林甫更加没看懂杨国忠这操作。按理说自己的族弟执掌飞龙禁军,掌握京城防范大权,留在京城是一件大好事。一旦跟着到地方上,京中没人能帮忙说得上话。
别说李林甫,就连杨国忠的盟友鲜于仲通都没看懂。
杨国忠心里一把算盘算得可精明。他此去剑南一定要面对南诏和吐蕃,他自己有几斤几两还是很清楚。必须要有一个大将随行,才能保证做到陛下所说的稍微太平。
另外一点他是在拉太子下水。杨铣担任的是飞龙使,掌握着皇家最精锐的部队。太子绝对希望杨铣一直担任下去,这样的话肯定不能长期待在剑南。一旦太子提出召回杨铣,杨国忠不就可以跟着召回嘛。
两个字“够精”!
太子的长子李俶立马听出杨国忠的弦外之音,忙奏道:“皇爷爷,杨铣刚执掌飞龙禁军,很多事情尚未熟悉,不宜随行。况且朝中大将如云,还请皇爷爷另外选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