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九载十月二十三日,东平郡王安禄山携子安庆绪入朝献捷,并向皇帝献俘八千人。
皇帝大悦,赏给安禄山一座富丽堂皇的宅院。还派杨国忠在戏水河畔,迎接安禄山。
这两个人是早有勾结,皇帝派杨国忠去迎接安禄山,可谓是正中下怀。
两人一见面寒暄几句后,就切入正题。
杨国忠开门见山的问道:“当日我请郡王制造李林甫和外寇勾结的证据,不知道情况如何?”
安禄山笑道:“杨侍郎莫急,此事还需时日。不过,小王这次来,给杨侍郎带来一个礼物。”
“哦?”杨国忠原本脸色阴沉,听到有礼物瞬间变了笑脸。
安禄山轻轻一拍掌。只见一个大约四十多岁的长胡须男子,弯着腰来到两人的面前。
此人抬起头来,杨国忠顿时一惊。
来人叉手道:“杨侍郎,下官这厢有礼。”
杨国忠惊道:“汝不是户部的吉温吉侍郎吗。怎么会和郡王一起过来呢?”
安禄山笑道:“这位吉侍郎,正是小王送给杨侍郎的礼物啊。他本是李相公门下心腹,可惜李相公老矣,不用他。故而想投奔杨侍郎,又苦无引荐之人,特找到小王。前几日阿母能回宫,吉郎中出力甚大。”
杨国忠当然知道是吉温出言相助,于是大笑表示愿意接纳吉温到他的门下用事。
这个吉温原是李林甫的心腹,知道很多和李林甫有关的事情。刚投入杨国忠的门下,当着安禄山和杨国忠的面,就献上一计。
杨国忠听了,交口称赞。并且表示一旦事成,保吉温升任御史中丞。
吉温再三言谢,面有喜色。【 &最快更新】
安禄山为了表示对天子的敬意,在长安附近止步不前,暂歇一日,待军容严整,再入京献捷。
当晚,杨国忠先回了长安城,布置吉温献的计策。吉温留下,随安禄山一起进京。
杨国忠不知道,或者说没有深入调查。安禄山和吉温的关系非同一般,安禄山任河东节度使期间,吉温是河东节度副使。
这两人根本就是狼狈为奸,沆瀣一气。
当晚,吉温就将京中的情况,悉数报告给安禄山。尤其着重说了杨国忠和族弟杨铣关系不睦。
安庆绪听罢,推测道:“父亲,杨铣明显是投靠了太子。而杨国忠事事针对太子,导致两人关系不睦。”
安禄山不置可否,反问吉温道:“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吉温笑道:“一切尽在郡王掌握之中,不是吗?”
安禄山哈哈大笑。
试想安禄山久在边关,制造李林甫和外寇勾结造反的证据轻而易举。安禄山却不这么做,而是把吉温介绍给杨国忠交差。其实安禄山根本还吃不准李林甫和杨国忠到底谁能获胜,
因此不强出头,而是作壁上观。
朝廷局势风云诡谲,李林甫、杨国忠、太子李亨,三方都虎视眈眈。朝堂之上,看似因安禄山献捷而歌舞升平,其实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身为左龙武军将军的杨铣,这段时间一直追随陈玄礼在守卫京城。自前几天和杨国忠闹得不欢而散之后,杨铣便没再和杨国忠打过招呼。就算是在迎接安禄山的宴会上,杨铣也是冷漠脸。
且说在安禄山抵京后的第七天,是旬假。杨铣还想着上街,给自己的三位夫人买礼物。因为昨晚上是在霍小湘屋里休息,所以起来后就去正屋见李柔芸,问问她想要什么礼物。
到了正屋,却见屋里正对着大门,摆放着几大盒礼物。
杨铣略感惊讶,忽然想起一件事来,大骂自己该死。
“二郎好好的,干嘛骂自己该死呢?”李柔芸到门前迎接,话刚出口,转念一想,恍然大悟:“好啊,二郎居然忘记了。”
杨铣一阵尴尬,忙唤蘅儿伺候他换衣服。
李柔芸口中所说的事情,是去东宫拜贺太子。
事情是这样的,张良娣心想事成终于怀孕。本来怀孕不是大事情,生孩子才是大事情。但张良娣好不容易得子,心里高兴啊。就派自己的贴身宫女,向李柔芸说了这件事。
李柔芸何等聪明,立马就懂了张良娣的弦外之音。于是一面备礼一面提前告诉杨铣,旬假的时候去东宫拜贺。谁知道杨铣因安禄山到来而忙碌,就把这件事忘了。早上看到礼物的时候,才想起这档子事。
这次去东宫,不光是他们两个人去,李柔芸还要把两个月大的暻儿一起带去让父亲见一见。
且说杨铣一家三口,携厚礼乘车到东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