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和那些算式,都在那一天印在了我的心里,也在那一刻,我看到了简潇身边闪烁的金光。
回到座位,他只是笑着说:“现在把题重新做一遍吧。”然后拿起橡皮擦掉了原本抄写的答案。
那是我第一次觉得算题很开心。
就这样,他一直伴随我到了初中,很巧的事,我们还是同桌。
他说:“又是同桌了,初中一起加油吧。”
当时的我,因为这句话开心了一整天,就连下楼梯崴脚都是笑着喊痛的,可恶的死党还刺激我,说我这个可怜的单相思。
是的,那时候的我真的以为是单相思。
到了初三,母亲寻思着把家搬到离北京市中心近一点的城市,说大城市的教育比小城市正规一些。
搬家就意味着不能跟简潇同一所高中了,就意味着再也见不到他了,跟他的距离就会从此划上句号。
从小除了哭的我就只剩下哭了,我带着哭腔对着最疼我的爸爸说只想考二中校区,也向他们保证,在二中好好学习,绝对能考上不差的大学。经过几天的软磨硬泡,母亲也只能妥协了。
那天,我高兴的吃了五晚饭,最后半夜痛的大叫,住院了两天。
二中校区分数线也很高,但是简潇的第一志愿就是二中校区,所以那时的我没了命的去学习。
什么英语知识点,文言文,背的我头晕眼,但一想到简潇,好像这些都是浮云,还会莫名的傻笑起来。
后来填写志愿,我悄悄看了一眼简潇填写的学校,是二中。我毅然决然也写上了二中。
其实我还是很害怕的,我怕我考不上,怕以后再也见不到简潇。
也因为想奋力追赶上简潇的步伐,每一学期的长假我全在补习班度过,也就这样,成绩日益见长。
但是比起简潇,这些真的不算什么。
后来当我知道自己考上二中的时候,我激动的给简潇打了一个电话,诉说着当时的喜悦。
当平静下来的时候,想起自己无礼的举动,后悔的要把自己打死,就这样,虽然考上了,但还是郁郁寡欢了一整天。
考上二中,我没抱着能跟简潇一个班的希望,一个班就算了,能一个学校已经很不错了。谁知道简潇分班考试那天发挥失常,我又踩狗屎运的跟他一个班了。
18岁以前的我,需要的真的很少,不过一个简潇。
所以在那个名叫季扬的男孩子出来之前,我以为我会一直喜欢简潇。
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