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贞观五年七月的大朝会结束以后,李二帝下在太极宫召开了一次大型会议,就是否与突厥议和一事商议,其中李二帝下的几个成年的儿子,还有宗室的三个亲王也全都参与了进来,其余的都是李二帝下的心腹大臣,首先便是魏徵、萧瑀、唐俭、虞世南、刘政会等人坚持主张议和,说不能再继续打下去了,朝廷的钱粮已经使用到了极限,而主张继续打下去的则有长孙无忌、高士廉几人,皇子之中除了蜀王李恪主张继续打下去,而宗室的三个亲王,魏王李泰等人都主张见好就收,与突厥议和。
两方人马互不相让,但长孙无忌等主站派的底气明显不足,毕竟钱粮问题迫在眉睫,朝廷存粮都不够前线大军一个月所需,不解决此事就无法继续打下去,还有太子李承乾、房玄龄等人都没有说话,李承乾是太子,一言一行十分重大,所以没有表态,而房玄龄之所以没表态是因为已经私下里和李二帝下说过自己的意见,现在只要等李二帝下的决定好了,还有一个没表态的就是魏叔琬了,魏叔琬的意见当然是继续打下去了,之所以没有出生是因为在等消息。
之前在六月份的时候,魏叔琬就已经派人去山东,河南等地查看情况,关中地区粮草不足,而且今年秋粮更会减产也是个现实,但大唐其他地区不会这样,朝廷钱财不足虽然是个问题,但也可以解决,大不了在搞一次东市开发,毕竟有钱的人很多,他们感兴趣的除了土地就是商铺了,只不过权贵手中的钱财有限,不足以支持他们搞大动作,毕竟之前的整改投入了近千万贯钱,恐怕靠着几家人是拿不出来的,而且他们也不知道其中具体的利益有多少,所以才没有人跟风,魏叔琬这次打算用朝廷的名义整改半个东市,再多的话恐怕就不行了,毕竟长安城的人口现在还不像中唐时期的百万人口,估计就算是整改半个东市也会产生一定的商铺泡沫,但是魏叔琬感觉泡沫不会很大,而派出去的人今天就会有回信,现在只要等到回信到来,魏叔琬了解到山东,河南等地的粮价就行,魏叔琬打算重新开启一条补给线,在洛阳、太原和济南三地设立三个转运地点,然后直接通过黄河运送到云中,这样距离前线只有百里左右,而且水路运输需要的民夫不多,粮食的消耗更少,只不过需要水师护送而已,只不过需要在三地设立转运点而使得当地负担重了一些,难免耽误百姓的秋收,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为了大唐的大局只能够如此。
这是李二帝下发现魏叔琬一直没有表态,所以开口问道:‘叔琬,你主持兵部事物,为何对此一言不发,朕想知道你的意见是什么’。
魏叔琬回答说:‘帝下要问臣的意思,臣自然是认为应该继续与突厥打下去,直到彻底打败突厥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