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前奉仪的职责包括每日跟随皇帝早朝,记录关键议事,下朝后将百官奏折分类整理以便皇帝批阅,必要时可为皇帝代笔,颁布重要条令,可参议政事,同时协助皇后统摄后宫。
雪凉国历史上的几位奉仪能从真正意义上参议国事的唯有第一任。
其余的几乎进宫没多久就被纳入后宫,任职期间提出的治国之策也可有可无。
后宫之事多由皇后主持,谁会愿意让日后会纳入后宫的妃子分权呢?
所以沿袭至今,多数人都觉得奉仪只要把皇帝伺候得顺心,不误了国事就算尽到了职责。
姬靖煜登基与历代皇帝不同。
首先,权力并没有集中到他一人手上,朝中丞相一方做大,翊王分权制衡;
其次,苍岚国虎视眈眈,边疆战局不稳,是可谓内忧外患。
而且皇后早逝,后宫争斗无数,所以倾颜有很多机会为自己谋划出路。
凭借她两世为人的阅历,要在朝政上小有作为不是难事。
太后凤体违和执掌凤印力不从心,虽有段贵妃协理后宫,但丞相前朝做大,皇帝必然不会让段贵妃在后宫作威作福,所以她在后宫树立威信也不是不可能。
她如果想出宫既不能让皇帝将她纳入后宫,又要让皇帝放她离开,从这两条路谋划……
倾颜陷入深思,外面碧竹敲门:
“小姐,寿康宫的掌事姑姑来传话,说太后召见。”
倾颜回神,猜测太后召见所谓何意,一边回道:
“快请姑姑进来。”
倾颜起身止住翠屏行礼,浅笑道:
“太后传唤倾颜叫底下人来就好,何必劳烦姑姑亲自前来?”
倾颜举止大方得体,既不盛气凌人也不过于拘谨,翠屏语气柔和回禀:
“太后担心他们办事不利怠慢娘娘,特遣奴婢来传召。”
倾颜进退得当,“那姑姑歇歇脚,待倾颜更衣即刻随姑姑前去。”
又吩咐道:“碧竹,快给姑姑上茶。”
倾颜朝服未褪,稍稍整理下仪容带着碧竹萧遥前去寿康宫。
孝贤太后是当年南疆嫁到雪凉的和亲公主,是衍昭帝生母,衍昭帝以孝治国,所以登基以来对母亲可谓言听计从。
孝贤太后在先帝还是太子时就嫁进东宫成了侧妃,先皇登基就同先太后一齐受封贤妃。
先太后早逝,贤妃统领后宫,先帝在世时对其荣宠有加,前朝众臣对她也极为敬重。
骄横如段贵妃,到了太后面前也要恭恭敬敬地俯首帖耳。
倾颜到时几个宫女太监在殿前打扫落叶,太后正拿着玉壶给花浇水,身后留了一宫女跟着服侍。
整座寿康宫被一股宁静祥和的氛围环绕。
翠屏走到太后跟前低声回禀:
“公主,参政殿的易奉仪在殿外候旨。”
“传她进来。”
宫女极有眼力接过玉壶,翠屏扶着太后回榻上。
“倾颜叩见太后,太后福寿安康,千岁千岁千千岁。”
主仆三人伏地行礼。
“平身,都说易谦云养了个好女儿,品行才貌样样都不输给皇家公主,抬起头来给哀家瞧瞧。”
太后声线威仪不失温和,倾颜不似拜见皇帝时候那般小心翼翼,牵出一个得体的浅笑抬头,恭敬有礼道:
“倾颜自幼跟随师父隐居山中,缺乏礼教,公主身份高贵岂是倾颜可比。”
太后仔细端详过后慈祥一笑,缓缓道:
“端慧秀丽,进退有度,哀家没什么不放心。”
再看看身后碧竹萧遥,满意地点点头,“嗯,连服侍的丫鬟长得都这般标致。”
话罢隐忍地细细喘着气,翠屏赶紧递上杯盏。
太后年逾四十,许是经年操劳,眼角有明显的细纹,气色也不是很好。
倾颜暂时将太后话外之意放一边,试探着询问道:
“倾颜无状,敢问太后夜里安寝是否常常出汗?后夜还有痉挛的症状?”
倾颜这一问算得上冲动,在这深宫里步步都要小心,她不经思考就这样明目张胆地道出太后的病症,被有心人听去借机加害太后,她可是罪魁祸首。
倾颜来前心里一直想著如何在宫里站住脚,赢得太后信任必不可少,再加上医术傍身,又觉得太后慈祥亲切,不会和她计较,就少了忌惮,所以未曾多想。
太后笑了:
“不愧是鬼神医调教出来的徒弟,你师兄流云第一次给哀家请安问哀家‘是否经常食不下咽,夜里多梦’,给了哀家一张药方。
“哀家后来食欲确实好很多,夜里也没再做梦,你也要给哀家开药方?”
连一旁伺候的翠屏也笑了:
“公主,太医院开的药方也不见效,娘娘与流云公子同门,一片孝心,您试试也无妨。”
太后站起身,倾颜扶着,本来心里已经计较好要用哪几味药,却听太后道:
“哀家活了这么多年,执掌后宫数十载,也许哪一天力不从心就随先帝去了,这病是早晚的事。”
倾颜身上剧毒缠身一直渴望身体健康,一听太后不爱惜自己身体忍不住劝道:
“太后,恕倾颜大不敬,倾颜的师父已是花甲之年,可是依然身强体壮。
太后日后悉心调养定能延年益寿,您难道不想看着陛下开创王朝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