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温是有些迷信的,听叶枫这样一泼凉水,信心顿时没了一半。
叶枫趁热打铁,又对他说:“你相信干爹的眼睛吗?”
桓温回答:“怎么不相信,干爹有慧眼真睛,又叫阴阳眼,连阴间的事情都能看透,更不用说阳间的事情了。”
叶枫点了点头,只好说:“我观察你的身体,并不是多好,弄不好有性命之忧。这些天要注意了!”
此话又戳到了桓温的痛处,做武将的,身上哪能没伤,要是有一处发作,也够自己受的。这样一分心,哪里还有心琢磨夺权的事儿。他在建康停留了14天,果然旧伤复发,赶紧带兵回到姑孰养伤,命都顾不过来,更没有心思来建康夺权了。
回到姑孰以后,桓温的病情一天比一天沉重。有时候病情稍微好点,又想到权力是个好东西,实在难以忘怀,又给朝廷出了个难题,要朝廷给他加九锡。所谓的加九锡,就是皇帝赏赐给大臣的九种神物,代表着特殊的荣誉。
九锡分别为车马、衣服、乐器、朱户、纳陛(上殿的一种梯子)、虎贲、斧钺、弓矢、秬鬯(好酒)。过去的王莽、曹操、孙权、司马昭都接受过九锡,后来九锡简直成了纂逆的代名词。
请求到了建康,谢安、王坦之不敢直接回绝,便让袁宏起草加桓温九锡的诏命。袁宏是当时的才子,写得一手好文章,这种小事对他来说简直就是关公吃豆芽——小菜一碟。他先写了一稿给王坦之看。
王坦之先夸奖了一番文笔的华美,接着又说:“你是个大才,怎么可以这样写此人呢!”这样前后矛盾的话,叫袁宏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只好又把此文拿给谢安看。谢安鸡蛋里挑骨头,改了一遍不行,再改一遍还不行,改来改去的,还是不入二人的法眼。
袁宏这才明白,原来这二位根本就不想让这诏书发出去。于是袁宏问王坦之:“我到底怎么改才好?”
王坦之说:“听说他的病越来越厉害,恐怕支持不了多久。你只要小心改你的诏书就是。”
结果,宁康元年(373年)七月,桓温在等待着加九锡的美梦中离开人世,时年62岁,东晋王朝这才逃过一劫。
桓温死后,东晋王朝再也没有人敢提起北伐之事,一是没有桓温那样的才能,二是北方局势的发展,根本就不能北伐了。
广阔的北方,前秦灭掉了前燕,有了一个足以和东晋抗衡的强大王朝。而这个强大的王朝,不但有一代名君苻坚,还有一个贤明的宰相王猛。
王猛自从完成苻坚交给他进攻前燕的任务之后,一直在忙碌着内政的事情。他将一些玩忽职守不称职的官员裁撤,开除了一些政府部门的闲人,提拔了一些真正有才干的人到政府任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