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说:“以钱取仕,是个好办法。不过,这当官的一点文化没有也不行。朕又想出一个妙招,你看行不行?就是,科举制度还是照旧。等到开榜以后,把中举,中进士的人,定为官员候补生,先不进行安排。等到什么地方官位有缺,再将这个官位定出官价,谁拿钱,谁做官。朕想:这样以来,便可以一举两得。一得是:国家收到了一些财富。二得是:贫穷的家庭,断绝了做官的念头。国家就不会有那么多傻子啦。徐老道你看怎么样?”
徐士林连连点头道:“高!实在是高!皇上谋略高天下。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微臣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康熙帝说:“不要夸朕,朕都是在你的启发下才能想出这些利国利民之策。朕现在还有一件犯愁的事,怎么也想不出一个解决的办法来。朕说给你听,希望你给朕出个主意。这件事就是:大清入关之时,有很多的功勋,将士。现在这些人,凭功,享受国家的俸禄,这是应该的。但是,他们这些人的子孙,越来越多。他们中间,大部分人无所作为,只是靠国家养活。眼见的成了拖累朝廷的尾巴,而且这尾巴是越长越大,有点尾大不掉,使得国家拿不出那么多钱来养活他们。现在搞得是皇上累得要命,他们也怨得要命。朕真是没办法处置,徐老道能不能为朕想个两全齐美的好办法,来解决一下。”
徐士林点头道:“这些人可真是国家的负担。微臣想:有尾巴就要割,而且要快刀速割。我想这样割,不知行不行?据小人看:大清朝的龙脉在黑龙江流域。在黑龙江下游,土地广阔,土质肥沃,特别适宜农耕。如果,皇上拿出一些钱来,让这些人到那里安家,让他们开荒种地,鼓励他们多耕多种,并免除租税,我想他们一定是愿意去的。况且,那里是他们祖辈生活过的地方。他们去后,一定能适应哪里的生活环境。这样一来二去的,不出三年,这些人就能够自食其力。国家因此也可以节省很多银两。”
皇上点头称道:“真是妙招,朕怎么就没有想出来呢?朕这就同大臣商量,有关移民事宜。徐老道,今天就讲这些吧?朕真是佩服你呀!”
正是:
科举制度害人深,多少儒生自沉沦。
国生尾巴成累赘,一朝割除气象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