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读书网

最新地址:www.88dushu.net
88读书网 > 胜国录 > 第132章 各行其事

第132章 各行其事

刘夫人这话说得透彻,刘文静也就暂且将此事抛开,全心去查洛川的案子了,“照我看,我们要先去见一个人。”

“谁?秦瑞?”沈心扬问道,秦瑞确实是此案的关键,不过刘文静说的却不是他。

“不,陆桐。”

陆桐身为御史长官,与洛川的案子表面看去,毫无关系,而且此人为人圆滑,他的身上不像能够问出些什么来,但刘文静却不是这样想。

“我在金陵的时候,每年总有一两个月会到扬州去。扬州的盐商素称豪富,向以好客出名,承其美意,我每次去不仅好生安置,还常派人相陪,我不愿招摇,常都婉拒,但十次中总有一两次推却不过,长年累月,也略知了一点盐商内幕。盐商豪富,其实不仅因为经营盐业,也因博采众长。这些盐商财力雄厚,长房嫡子经营主业以外,往往还会让庶出的子弟或远房的亲眷从家中领了本钱,四海经商。商人行商,一看本钱二看人缘。盐商的本钱丰厚,人脉又极广,各地州府,谁不卖扬州盐商的面子,所以这些游商获利甚丰。其中有一年,我到扬州,就遇到一个经营南北货生意的客商。此人借由一条运河,贯穿南北,常年往返与帝都和江南,把酒言欢时,就曾谈到他在帝都结识了一名商人,也是和他一样,从主人家领了本钱出来经营,不过他家主人不是豪富乃是帝都的显宦。”

还是沈心扬有些着急,不想等刘文静娓娓道来,急急言道:“这个显宦便是陆桐?”

“不错。”

“那又和这次的洛川有什么关系?”沈心扬话音刚落,身旁的刘夫人先是握了握她的手,然后在她手背轻轻拍了两下,示意她坐下,接着递过一盏茶。

“郡主,我这傻夫君,年少读书时就有些不务正业,总会到市井天桥底下听人说书,如今瘾头犯了,你我就权且满足他一下罢了。”

刘文静听到这话,会心一笑。自入仕途,办事都讲求果断明快,只有俞英泰偶有闲暇,彼此可以畅谈几句,但又不脱政务,像此刻这般虽是公事,亦如闲话家常的情形,当真难得了。

“据那商人说,南北生意,获利最大的便数运粮,帝都四野虽有沃土,但大都属于皇家,其余出产,不足供养百姓,不过天子脚下素称富庶,小民之家,亦有薄产,所以世人虽总说长安居大不易,但同样的稻米,在帝都的价格就是能高出江南。每年江南稻谷一经收获,客商到民家采买,汇集码头装船北上,寻常商人,路经各省还需缴纳赋税,但如果像他家这样,主人自有照拂,船队出码头以后是可以与各县州府运送皇粮的船队一同行进的。只不过与官船略有相隔,徒有其表而已。沿途州府亦是默喻在心,彼此心照,不会查问此等船只,这样沿途赋税自然也一并免除了。这样的船队一次往返,不仅运粮,也运各色货物,火腿、南酒都是奇货,大抵一次贩运,获利可至数倍。陆家的生意正是由此而来,从陆桐的祖父开始,累世经商,家财已经颇为可观了。只可惜,替陆桐打理生意的客商,不幸病故,扬州的客商,物伤其类,不胜唏嘘,这才在贪饮了几杯以后,多说了几句。

后来我与伯帅提起此事,伯帅位列封疆,见得事多,也是见怪不怪,而且帝都大老,各显神通,经商牟利不过冰山一角罢了,我当时也不过是好奇想看看是哪位显宦如此不甘寂寞,此后也是了不少功夫,才查出这背后之人乃是陆桐。柏台长官,职司监察,平时言必风骨,想不到原来是深好孔方之人。不过陆家先人,以前是无为而治,只出本钱和人脉,不干涉经营,等到打理事务的客商病故,手下人愈发不得力,陆桐不得不亲自经营,既碍于身份有颇多顾忌,又一介书生,缺乏办事的才具,所以很吃了些生意场上的暗亏。不少产业都败落了。至于为什么去见他,”刘文静说到此处颇有一吐为快的舒畅,“乃是因为在陆桐名下的产业中,正有一家是此次赴洛川运输军粮的商行。”

对于李樯和王君来说,这一个月可就太长了。两人在陋室之中苦心孤诣反复推敲的奏疏,几经删改才算脱稿,之后又是王君一人在府中,用一笔铁画银钩的书法辛苦写就,最后完工时,两人尚自反复品读,自诩都当得起国士无双四个字,所以一过了正月初五,各衙门开印办公之时,就迫不及待地将这道杰作递了上去。哪知从此犹如泥牛入海,杳无音讯,急得这两人几乎每一日都要见面,互通消息,如果不是职责所关,简直要立刻离开帝都去找李大为讨教其中的诀窍了。

李王二人的这道奏疏呈送皇帝以后,皇帝压根没有看过,因为洛川一案方才派定了查案的人选,三策禁军的统帅也在公布,皇帝自己向内阁定了个规矩,以后除了军务上的事,其余的章奏一律由内阁先行处理,紧要的再行商议,否则就让宁王酌情会同阁臣就地办理,皇帝自觉精神一直不曾恢复,实在难以兼顾,所以李王二人这道费尽心血的奏疏,最后到了内阁的手上。

纪柏棠分身无术,这天并未入值,而且就算在内阁,李王二人所攻击的俸禄一事,正是纪柏棠大力促成的一件事,他若在此二人的下场断然难堪,其实就算他不在,亦已犯了众怒。因为朝臣都已听闻有人就俸禄一事向皇帝呈送了奏疏,原本年前李大为等人闹得沸沸扬扬,已经惹怒了好些人,而谕旨允准的俸禄,也因此延宕了许久,不少官吏只得回到家中过了一个极冷清的年,即便家世富裕的官吏,也觉得平白被扣一定利欲熏心的帽子,胸中横亘一口恶气,愤懑难舒。

至于起先支持李大为的一班人,出身勋臣的,都受了宁王安抚也是训诫,“我知诸位都家世清华,这一点俸禄不放在眼里。但也无需因此求全责备,尤其各人境况大不相同,名利名利,名在利前,奉劝诸公莫要慷他人之慨。”这些御史出身世家,平时不过自命风骨,如今听宁王这样说,隐隐觉得众怒难犯,而且李大为一走,群龙无首,自然也就收敛了许多。于是就只剩下这李王二人,老调重弹,不仅无人响应,连带内阁众人都心生厌烦。

“国家设御史,职司监察,乃是为了矫正积弊,非为吹毛求疵。俸禄一事,已再三商议,为何还是纠缠不休,莫不是自恃御史的身份,有恃无恐,真当朝廷的威严形同虚设吗?”宁王甚少有如此严厉的时候,足见也是李王二人的行径切齿已极。

“惦念生计,人之常情,圣贤教导我等心忧天下,却也不能真的将家人抛诸脑后,于家人尚且无情无义之人,岂能真的寄望其能报国?”严敬铭如此说道。

“丹清此话通极,这二人实在是与李大为一丘之貉,无非博名而已,我看不能姑息。”

听到韩雍亦表赞成,宁王心中的主意已定,“此等小事,就不必劳烦陛下了,我的意思,原折掷还,内阁再写一道谕旨申饬吧。”宁王毕竟还是忠厚,没有让內侍奉旨前去申饬,前番李大为受此摧折,颇为难堪。

“前番李大为曾奉旨申饬,既是同罪并罚,似乎不宜有所异同。”严敬铭倒也不是公报私仇,只不过觉得前后惩处应当持平,否则反倒显得朝廷苛责李大为。

宁王一想果然,于是很服善地接受了意见:“就照阁老的意思办吧。”

李樯和王君没有想到一番心血最后落得如此下场,不仅奏疏掷还,內侍一顿申饬也着实难堪,更有甚者,不知是哪个气愤至极的人,用一笔遒劲狂草直接在李王二人家门上写了一副对联:宁可食无肉,苍髯老贼饮水饱,庆幸居有竹,断脊老狗偏狂吠。横批:斯文败类。用词粗鄙不文,平仄不通,除了畅快以外,实在不像读书人的手笔,但仍气得李王二人连夜就向御史台递了奏表,称病不出了。

『记住本站最新地址 www.88dushu.net』
相邻小说: 美杜莎真爱之眼 剪魂劫 一页羊皮卷 飞不过的保和海 毒医重生:三世恩怨仇 鬼话大明 有眼无敌 太监纪事 兴赵 靳少,早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