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命!”
如果说此刻在这绵延的战场之上还有一处静土的话,那无疑就是章绍如的中军帅帐了。第一次正面攻击,他就选择了夜战,也不是选择,原本是想速战速决,将靖北的伏兵就地歼灭,却没有想到这支伏兵是一支万人大军。若在以往,谨慎的章绍如未尝不会鸣金收兵,至少也要在探查过靖北兵力来源之后,再做定夺,但此番章绍如越来越感觉到易君瑾有意在利用他对自己用兵的了解,所以必要的时候,只得反其道而行之,所以章绍如令左右两军,派出了三万大军,在夜幕之中,向着设伏的靖北军发起了进攻。
既然敢于出城设伏,这支靖北军必然有备而来,骁骑虽然兵力占优,但章绍如的心中实则已经做好了持久战的准备,开战以后探马所回报的结果也正如他的预料。原先在帅帐听命的将领们,大都已经各自回营,或领兵出击或整军备战,此刻在帅帐中陪伴这章绍如的,只有一个何桂清。
隆隆的炮声和震天的厮杀声,即使远在此处,也依稀可辨。何桂清追随章绍如多年,当初受到章绍如的赏识也正是因为他对军务的见解独到,章绍如才会将他拔擢在侧,以便参赞戎机。原本章绍如的打算,在攻取沧澜关以后,仿照刘文静在两江的前例,让身为参军的何桂清也自去募军,将来倘能立下军功,何桂清便也不必局限一个幕僚的身份,而能创下一番属于他自己的功业。谁知战事并不如预想的顺利,不过这也正可以给章绍如一个机会再试炼一下何桂清。
章绍如对何桂清的能力并不怀疑,所忧虑的是,何桂清是他在担任湖广总督时所识拔的,当时的章绍如已经度过了骁骑草创尚未有一战之力,流寇却锋芒无匹,摧城拔寨无往而不利的艰难岁月。之后征战东南,流寇虽然依旧兵力雄厚,但已经渐失民心,内部也屡屡自相残杀,败象已露,所以虽然百战艰难,但有赖三军用命,朝廷信任不疑,粮草兵员源源不绝,虽然不敢说战则必胜,但全军对胜利之笃定却是无可比拟的。所以何桂清可以说还未经历过真正的逆境,这一点与刘文静大不相同。刘文静起于寒微,久在逆境中浮沉,又在帝都多年见惯了人情冷暖,虽对于战阵还欠缺历练,但其心境品性却是已经经过了一番艰难的磨练,其余诸如易君瑾、叶奇瑜等将领无不是自艰难困苦之绝境成长起来的,其韧性原就非常人可比,何桂清想要与他们比肩,在章绍如看来至少还欠缺一些火候,所以更要细心考校他一番了。
前方的阵线迟迟未能突破,探马所报靖北的战力又超出预计甚多,何桂清眼见章绍如仍是处变不惊的模样,不禁疑惑他到底是在做何打算。何桂清很想在这个时候请命,翻身上马自领一军前去冲阵,但转念一想,且不说章绍如允许与否,眼下营中的将士各有统属,又有哪一营是自己可以调动的,即便章绍如允准,自己又何能自恃爵帅的信任越过统兵的将领,自去立功,将来该如何与袍泽相见。以往何桂清身为幕僚,筹谋甚为周密,这样欠缺考虑的想法本来不应出现在他的脑海之中,只是如今思绪纷杂,难免顾此失彼了。
章绍如虽也忧心战局,但内心并不焦急,以他对叶奇瑜的了解,知道他必不会在山顶旁观,而山堡占据地利,一定能带来一些自己和战场上的众将都看不到的消息,所以不必急在一时。倒是何桂清,看他有些坐立不安的模样,章绍如也能猜到几分,立功心切无可厚非,不过章绍如也有自己的想法,因而突然想着何桂清说道:“很久不曾对弈,择日不如撞日,就现在手谈一局吧。”
何桂清常常会陪章绍如下棋,章绍如不好声色,下棋是他为数不多的消遣,但现在岂是下棋解闷的时候,只是何桂清虽然心中不以为然,却也不敢拒绝,自然遵从的坐下,与章绍如猜数之后,何桂清还占了先手,两人便就此在炮火厮杀声中对弈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