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林河发源于小兴安岭,此刻在它的上游一场暴雨正在肆虐。雨水顺着山坡汇聚到河里,河水带着巨大的破坏力奔流而下,再一次洗劫这个刚刚遭受重创的河套地带。
看了一眼脚下,水已经没到了脚脖,还在不断的上涨。朱大志果断下令:“快!所有人赶紧捆木排,准备突围!”
几个干部带着惊慌失措的老百姓立即扒掉了窝棚,把搭建窝棚的木头用绳子连在一起,做成简易的木排。年轻力壮的坐着第一个木排摆渡到河对岸,并在河两岸之间拉起一条粗大的绳索,然后老人孩子和妇女开始坐上木排扯着麻绳奋力过河。大家喊着口号,鼓着劲儿和洪水抗争着。一波又一波,木排在河面上反复穿梭,渐渐的河套里的人都被转移了出去,只剩下了朱大志和老印几个人。水马上就涨到了腰间,几个干部用力爬上木排开始了最后一次渡河。
洪水在身边咆哮着,声音越来越大。木排剧烈的打着晃,像要被撕碎一样。朱大志几个人用力的拉住绳子,艰难的向前划行。十米,八米,五米,三米,木排终于接近了河岸。岸上的人禁不住鼓掌欢呼起来,靠的近的准备伸手过来拉他们上岸。就在这时,那条麻绳再也承受不住巨大的拉力,突然“嘎嘣”的一声在身后断开了!
木排最后面的印县长身体猛地一晃,跌进了河水里!
“老印!”朱大志猛然喊了一声,一手拉住前面的绳子,一手伸到后面去拉老印。“快!快拉印县长上来!”
河里的老印使劲抓住麻绳的另一头,用力的挣扎着。浪头一个接一个向他脸上压过来,让他不能说话,甚至没法呼吸。
岸上的人终于抓住了木排,大家一起拉着麻绳把老印往岸上拖。
连续几天的劳累,让原本身体就不好的老印筋疲力尽。手上的麻绳越来越湿滑,加上洪水巨大的冲刷让他再也坚持不住。有一个浪头拍过来,大家觉得手里的绳子一轻!
“老印!”
“印县长!”
“印县长——”
“快去下面找啊!”朱大志声音嘶哑的喊道。喊完,他像发了疯一样沿着河岸跑了下去。
十几把手电照过去,河面上只有吐着白沫的滔滔洪水。
两天后,洪水退了,老印被找到了,他安静的躺在下游河道的一个转弯处。
印青山,一个土改前从山东抽调过来的干部,始终保持一个农民的形象,朴素,勤奋。他很少说话,只是任劳任怨的完成着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工作。工作忙,条件苦,家属只能留在老家,没时间回去看看。而现在他更是自己孤零零的倒在了这片黑土地上。松涛呜咽,河水嘤嘤......
一个星期之后,老印的追悼会在政府门前举行。从山东赶来的妻子和两个女儿早已泣不成声。几个女干部在一旁扶着她们,同时轻声的安慰着。可是看着这一家孤儿寡母悲痛不已,每个人都没有办法忍住泪水不让它流下来。县里所有的干部都赶来为老印送行,就连知道消息的普通老百姓也不断的聚集到大门前,马路上,来送别这个把自己的生命都交给了这片黑土地的外乡人。
老印一张黑白色的遗像摆在一个临时搭起的台子上,两侧是大家这几天扎好的一个个圈。在悲痛的气氛中,朱大志迈着沉重的脚步走上了台子。
“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告别我们党的好干部,我们的好县长,好同志印青山同志。”朱大志的声音非常缓慢,每一个字都像是用了全身的力气才说出来的。大家都能感觉得出来他是在尽量的控制自己的情绪。
“印青山同志解放前来到我们县领导土改运动,解放后又主动留在这里支援新中国建设。他对工作一丝不苟,兢兢业业,是我们党的优秀代表,是我们每一个干部的楷模。他的离去,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好同志,好战友,是我们事业上的巨大损失。我们要学习印青山同志的精神,继承他未尽的事业,努力建好大后方,赶走美帝侵略者,建设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