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颍王下朝之后,浑浑噩噩的回到王府。
他府上的太监虽见他面色不善,但知道的消息太过惊人,还是硬着头皮过来跟他汇报。
“王爷,奴才听御书房的小李子说......二单于寄来的密信被锦衣卫截获了,据说.....锦衣卫已经破解了密信。”
颍王被这迎头一击,脸色一下变得苍白。
他仔细回忆了皇帝今天的神态,竟是眼前一阵阵发黑,什么也回想不起来了。
好半响,他回过神来。
不对啊!
皇帝为什么在知道他做了什么之后还没动手?
他强迫自己镇定下来仔细的想了想,今日皇帝提起封禅大典。
封禅之前是不宜见血也不宜同室操戈的。
否则视为大不吉。
原来如此,是因为这个原因放过自己的吗?
“把世子叫过来。”他重重的坐下,吐了一口粗气说道。
太监忧心的看了一眼自家主子的脸色,躬身说道:“是。”
于是父子俩在密室里商量了一夜,直到天微亮,世子才回到自己的房中。
而去泰山封禅的事情已经开始筹备起来。
为了皇帝顺利去封禅,还得找来祥瑞之兆。
礼部所有人都头大无比。
礼部尚书问道:“各省今年就没个祥瑞报上来吗?”
“没有白凤,连个满穗麦子都找不到吗?”
下属苦着脸说道:“都没有,皇上一向厌恶祥瑞之说,各省都不敢再报了。”
这位主子可真是想一出是一出啊。
不去管礼部和户部有多头疼。
在和世子及幕僚多次商量后,颍王府已经打定了主意。
既然皇上已经决定在封禅之后对自己下手。
那么,不如先下手为强吧!
况且严次辅说了,他在朝中多年经营,自然有多种手段可以使出来。
不管是笼络和胁迫,总之很有一部分底层的军官可为他所用。
皇帝去泰山封禅不是小事,这一路的警戒肯定会从京城抽出去很多人负责路上的防务。
这样一来,京城就相对来说防备空虚了。
如果能趁着这个时候夺宫,可以说是事半功倍。
皇帝还能有什么办法?不过是拨乱反正罢了。
都是正宁帝的弟弟,凭什么宣和就可以当皇帝?
好半响,他收回思绪,又想起一事。
“吉王那里有什么动静?”颍王问手下道。
手下还没来得说说话,就看到世子不屑的挑起嘴角,“他,那可真是个不折不扣的废物。”
“听说他对韩陵怨气冲天,本来定好的大婚之日,这昏君又要去泰山封禅,倒累得他又要推迟大婚。”
又嗤笑道:“这位主儿是天大地大都没有他娶妻的事儿大。”
颍王摇摇头,扫了一眼严次辅,微微笑道:“吉王爷是少年心性。不过他这些抱怨之辞,怕是传到皇帝耳朵里就不好了。”
严次辅脸上一派严肃方正,内心也是充满了激动。
他看了一眼强压住狂喜的颍王世子。
想当皇太子?哼,做梦去吧!
拨乱反正是没错了,不过你们可算不得正。
等到你们和韩陵火并之后,两败俱伤之际,我当然会扶吉王上位。
他才是拨乱反正的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