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游记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唐杜甫
在停车场停了车,这个家伙却是对这里很熟悉,下厨以后,许多人都在和他打着招呼,他也笑着回应。然后还得意地看看我们两个,似乎在说:“看吧,没骗你们吧,这里我熟悉得很。”
可惜的是,我一向以诶,只有地头蛇才会骗人骗的更狠。所以就当没看到,等着他的表演。
中国有五岳,东岳泰山观其雄,西岳华山探其险,北岳恒山品其幽,中岳嵩山叹其峻,南岳衡山赞其秀,又有“恒山如行,泰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唯有南岳独如飞”的说法,由此可见,五岳名山早已闻名于世,“五岳归来不看山”,霸气十足。
泰山古称“岱山”、又名“岱宗”,春秋时始称“泰山”。登泰山,有两条路,一是从天外村驱车盘山,行至中天门伊始;另一条是从洪门出发,览万仙楼,穿经石峪,翻中溪山,至中天门。中天门以上,南天门和日观峰则是泰山登顶的必经之路。
前者的路程是后者的一半,少了山下的民俗风貌,自然遗憾不少,但是后者的山飘过于漫长,对于体力要求极高,若没有必须的耐力和毅力,体力过早透支,则会前功尽弃,放下登顶,即使勉强登顶,也必须会彻彻底底地了解“上山容易下山难”的真谛。因此选取路线,量力而行是极为关键的。但是为了不留遗憾,我们还是毅然决然地选取了后者,也想让他饱尝五岳独尊的欺凌。
我们从红门出发,依山傍水,绵延向上,艰苦地攀爬起来。山路忽上忽下,峰回路转,妙哉其中,我们时常驻足,欣赏沿途美景,也让那个家伙歇息一下,喘口气。但是却看他脸不红气不喘,只是微笑于是,就停留极少,快速向上。从经石峪折回正路,过柏洞后,山势渐陡,在群峰对峙、峭壁矗立之处有悬崖欲坠的壶天阁,经“回马岭”、“峰回路转”石坊,迈过步天桥,越十二连盘就是中天门。
这段路不算险,每上石阶若干,便有一空旷平台,人流攒动,有小商小贩两侧叫卖,祈福庙,尊神像也很多,焚香诵经不在话下。我们仿佛置身仙境,好似在神游。登上中天门,眼前豁然开阔,人声鼎沸,心却徒然一颤,以为这就是泰山玉顶,不尽有些失望。小憩片刻,得知此处方为泰山山腰,立马来了兴致,抖擞精神,整理行囊,便匆匆赶路。
从中天门起山势越来越陡,过造型古朴的云步桥,经古树幽雅的五松亭,走如石如窟的朝阳洞,那里既能看到“斩云剑”、“飞来石”等奇异山石,观赏“迎客松”、“五大夫松”等景致,又能品味历代题字刻石。上看遥不可及的南天门,下俯头晕目眩的以前路,心中暗自叫苦连天。此时山势渐高,山风日盛,我们仨个行走在山间,翩然若仙。从对松山到南天门,却要攀登石阶数千级,相对高度达数百尺,几乎垂直上下,这就是登泰山的最艰险之处——“十八盘”。
三个“十八盘”称之为“慢十八,紧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十八盘始悬梯直立,令人望而生畏,当地有一名俗语:“到了十八盘,游人心里寒。”这要了人命的十八盘可让我今生难忘,故不能一笔带过。不因它长,不因它险,而是正因它给人带去遐想,却又总是凭添惆怅!应该符合人生无尽的痛苦和磨练。正如当地一手小调唱的”十八盘呀十八盘,走了一盘又一盘,每次以为它走完,次次却又现眼前,一盘一盘数出声,到了十八还没完,要问到底多少盘,数过十八又几盘!
结束了十八盘百转千回的辛苦路,才触碰到了屹立其间的南天门。回首俯视,“天梯”高悬,云涛汹涌,凉风徐徐,游人似觉悠悠欲飘,进入“仙界”。
“走啊,前面就是南天门。”中年人说道。我似乎从他的语气里听出一丝兴奋,难道在这里他还有什么阴谋不成?
我看看黄奎,黄奎摇头便是不用管,只管让他做。看最后吃亏的是谁。
南天门又名三天门。南天门位于十八盘尽头,是登山盘道顶端,座落在飞龙岩和翔凤岭之间的山口上。由下仰视,犹如天上宫阙,是登泰山顶的门户。
门为城楼式建筑,联书:“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上覆摩空阁,内置3尊明万历年间女神铜像。南天门分上下两层。下层为拱形门洞,条石垒砌,券石起拱,顶铺条石,四周冰盘式出檐。
在南天门的小院里面,还有着一座小小的关帝庙。好像这里并不是封神演义里面或者西游记里的守门的是四大天王。而是关帝圣君。
我和黄奎对于这些东西米有兴趣,要看的也是自然景观或者那些古朴建筑。对于参神拜佛根本没有兴趣。不管是哪个神仙也好,关帝圣君也罢,更不论真的假的,反正即使是真的,我们的身份参拜的话,恐怕他们的省委或者神像会自动毁掉的。她们受不起。
一个阴司之主,那就是天地间有数的位阶高人。就是大神通着大人物来了,我也有平起平坐的信心,何况去参拜一个不知真假的小毛神。
“就在我们要穿堂而过的时候,那位一直笑眯眯的中年人却有些平静的问道。
“二位,到了南天门,即将踏上天庭路,不停留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