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阙,就是建筑在城门、墓门、宫门、庙门前的两个相峙对称的建筑物,古时“缺”和“阙”通用,两阙之间没有横额,作为道路使用。据《诗经》记载,这种建筑物早在周代就有,阙的用途主要表示大门,它是象征性的大门,城阙可以登临辽望,察看敌情,宫阙和城阙因建置在交通要道上,悬挂布告、法令,昭示国人。庙阙也叫神道阙。
太室阙是汉代太室山庙前的神道阙,建于东汉时期,阙身四面雕有人物、动物、建筑物等50余幅画,形态生动,线条流畅。另有隶篆铭文,是研究我国历史的宝贵资料,也是书法雕刻艺术中的珍品。
少室阙在登封县城西6000米处的少室山下,阙上铭文叙述了大禹在古时治理洪水时“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启母阙在万岁峰下,是启母庙前的神道阙。在阙的东北面,耸立着一块几丈高的石头,名为“启母石”。相传大禹治水之事感动上苍,玉皇大帝施展法术,让禹成为一个开山凿渠的大力士。
其中太室阙是中国古建筑国家级文物类1号保护单位,少室阙、启母阙编号分别是2号和3号文物保护单位,足见国家对其保护的重视。
我们出发后的第一个地点就是被称为汉三阙的太室阙。
至于少室阙和启母阙在我和黄奎看来,那里的价值不大,因为那里已经是千百年来禅宗的胜地,就是有什么遗存也成了和尚们的囊中物,绝对不会让他们保留到现在的。
倒是太室阙那里估计会有一些发现。要知道当初那里就是太室山庙的神道阙,而所谓的太室山庙现在早就成了中岳庙,道教的一大圣地。可是,古怪的是,中岳庙继承了太室山庙的原址,却把同属于一体的太室阙排除在外,根本是不屑于一顾,让如今的太室阙依旧是在民国时候所建的房屋保护着。
而现在的中岳庙早就成了道教全真派的胜地,不用别人提醒,我和黄奎也觉得这其中必定有着蹊跷。于是,我们的第一站就选择到了那里。
中岳庙,距离我们这里并不远,不到三四十公里,开车的话虽然山道难走,但是也要不了几个小时。我们还顺便去了環辕关古道,对那里的的上古鬼道作了安排,暂时封闭了那里,白猿已经不在,那里也恢复了正常。已经被截断的鬼道也没余了过去那些阴森的感觉。
就是这样,一路悠闲地我们晃晃悠悠的知道中午才赶到了中岳庙。我们要去的太室阙就在正对着中岳庙的中轴线向南的的一片荒野之中。
现在是白天,由于太室阙那里现在保护不让人们参观,我们要进去也要避开耳目,所以,我们就在中岳庙附近的农家旅馆中开了一个房间,住了下来,准备吃过中午饭以后,先去中岳庙里瞻仰一番,看看全真派的新气象,到了晚上,在去太室阙做仔细的查勘。
“你们是来旅游的么?”旅馆的女主人问道。
“是啊,我们趁着假期,出来休闲旅游。中岳庙虽然离我们那里不远,但是我们也很少过来,这一次向来看看。”由于都是女人,我出面说道。
“那可好,我们这里不比少林寺,那里的门票太贵,都是钻到了钱眼里了。其实中岳庙比少林寺要好看的多。那里只不过是名气太大,但是名气也不能当饭吃不是?人们进去看了就知道上当了。”提起旅游,住在中岳庙附近的大姐滔滔不绝的说道,还没有忘记吐槽同在一个县里的那一处禅宗祖庭。
其实平心而论,那个现在名声在外的寺院虽然每年有着无数的有人前来参观,但是,在当地人的心里,他的地位比不上道教全真派的中岳庙。毕竟什么炒作啊,上市啊都是那些盯着金钱,看着经济的人们的把戏,亲不亲民,在当地百姓的眼里自有一杆秤在。
“是吗?那可要好好看看。”我敷衍的说道。
“就是,不骗你的,去了那里有什么?自有人山人海的游客。先仔细看看都不行,还是什么修行地。挂羊头卖狗肉而已。你们进了中岳庙里看看,清净悠然,绝对的洞天福地。”
“对对,大姐,这里那里有好一点的饭店?”
“你们没有吃饭啊?那你可问对人了。我家就开着饭店呢,不过不在这里,我给你说,你出去大门,向东走,不到十米远,那里有个烩面馆,就是我家开的,你大哥在呢。我给你个名片,到哪里让你家大哥给你们下两碗羊汤烩面就能吃饱。不要去别家,都是外地人干的饭店,指着宰客发财呢。”大姐健谈了一些,心地很好,递给我们一张名片,就让我们去了她家开的烩面馆。
面馆门面不大,倒也干净。我们刚一进去,老板就迎接出来,显然是知道了我们会过来,我在心里暗自想到:“就两个人吃饭,值得打个电话么?不会是一顿离谱的饭菜吧?”
但是出乎我的意料,老板根本没有推荐什么菜谱,开口就说让我们尝尝他的烩面,看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