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行走近,说道:“何来闲心,在下在此专侯召来君大驾。”
大法师干笑一声:“哦?等我何事?阁下不是前往洛国去了吗,事成了?”
于行道:“在下所来,便是为了洛国之事。”
大法师听了这话,看了看身边的高阳,明白了,“你可知此人?”
于行道:“我主之命,在下岂能多问,不过阁下不必担心,在下此来不是为夺人,只是传达我主原话,他日玄府相逼,大事可托付离青国。”
大法师沉默片刻,点点头:“玄府早晚插手,多谢好意。”
“在下话已送到,告辞。”于行告别,沿着汤哭河往东去了。
大法师本来颇有兴致欣赏美景,于行散人一番话又把大法师拉回现实,眼下还不是欣赏风景的时候。
大法师念咒施法,在汤哭河上结了一条冰道,冰道厚两三尺,如同在河上架了一座桥。大法师牵着高阳的马走过汤哭河,化去冰道,没到半个时辰,就从南边赶来一队八个人。
“见过召来君,掌教派我等前来迎接上人。”
来者是波海门的人,他们是波海门最底层的卫道,也就是负责看大门,巡逻的守卫。卫道从大法师手里接过高阳的马绳,两个人在前面开路,剩下的陪在大法师周围。
大法师问道:“掌教派你们来的,掌教回来了吗?”
卫道小头领躬身回道:“掌教并未回来,前些天掌教通灵到中灵殿,指示说召来君今日要回来,方才中灵殿明法使说上人已经到了,让我等前来迎接。”
大法师点点头,当他结下冰道的时候,明法使就知道了。
波海门人通过汤哭河必须结冰道,这是波海门内部的规矩,结冰道相当于给波海门通报。不过波海门上层门人都听过,若是有玄门人过汤哭河不结冰道,会被莫名神力击杀。虽然只是传言,但是一百多年前玄府的那次冒犯却验证了这个说法,不少玄府人就莫名其妙死在了汤哭河上。
波海门府城建在一座大山之巅,此山削平顶,四面立四峰,高峰如柱,峭壁如劈,浮云萦绕峰顶,意为天柱。天柱支撑云顶,使府城之上终年云雾缭绕,永远将日光隔绝在外。
波海门所在大山周围环绕一条汤哭河,若不结冰道,则没有出入道路。过了汤哭河便是外城,外城旷野宽十五里,草木不生,再往内便是基城,基城以山壁为墙,高数百丈,唯有一条坡道出入,基城再往内便是波海门主城,主城为规整四方形,四角建有塔楼,四角连线相交之处便是中灵殿。
中灵殿是波海门禁地,只有掌教和祭师可以随意出入,现在波海门只有一个祭师,那就是召来君,本来还有一个祭师南云君,不过南云君在寻阳城被玉修公的大明灵光诛杀了。
卫道只能进入外城,卫道将高阳送至基城坡道下面,从基城大门出来六个奉工,将高阳抬入基城,进了基城之后又有十个明法使迎接大法师,召来君命明法使将高阳抬入主城,放在中灵殿内。
召来君问道:“我现在要五十个肉木,有吗?”
肉木,是指祭祀用的活人,这些人有些是信徒,有些是走投无路的没落之人,有些是三蛮族互相抓的俘虏,但是更多的是那些与波海门有誓愿交易的人。这些高质量祭品数量不多,仅仅在特别严苛庄重的祭祀才会用,肉木必须是心甘情愿作为祭品的。
明法使回道:“回禀大祭师,肉池中尚有六十九个肉木,大祭师现在要举行祭典吗?”
召来君道:“今明两日准备灵坛,后天召集所有明法使,在主城举行仪典。”
“遵命。”明法使得令退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