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刑很是有效。
短短的,不到10天的时间,这些落后分子们,全都成了运动中的积极分子。
这个过程中,不到40平方米的两间食堂,尤其是那铺大火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为了免受三伏天的热泿的煎熬,在这看不见的软刑之下,这些人就范了。
人们的言论越来越过火,但发言的人,所有的一切仍一如即往地进行着,看不到任任何异常迹象。
“哦,运动开始前的承诺一定会兑现的,还有什么瞻前顾后,畏首畏尾的理由呢?可不能再错过机会了,想当初,如果把目光放的远一点,区文书一职一直干下去,家里也不至于被划成富农成份,自已也不能仅仅当个小学老师啊!”鲍广德暗暗思忖着。
机会不容错过!
思前想后,经过反复的思想斗争,鲍广德终于鼓起勇气,大胆地发言了。
鲍广德的发言,同大多数人一样:是少非多。
“新中国建立短短的几年,各事业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这方面大家都有目共睹,在此我就不多说了。为了让祖国建设的各项事业取得更大的成就,调动人们工作的积极性,在今后的工作中避免失误,利用整风的机会,我提出以下意见,希望能在以后的工作中得到改正。首先,这几年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出现了过急过快的情况,一程度上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导致了农业产量的下降。是否加入合作社,最好是尊重农民自己的意愿而定。”
“第二点是,做事不要搞墙倒众人推。对一些人做错的事,不要因为一个事错了,就全盘否定,这不符合一分为二的原则,好就是好,坏就是坏,不能抓住一点不记其余。有了错误,应试批评教育,否则,不利于我们党贯彻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工作方针。”
会场静静的,只能听到发言者的说话声和会议记录人员的莎莎儿的写字声。
“我要说的这第三点是,一些人实事求是的作风减退,做事不求甚解。不用举例,看看我们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就知道了。”
“第四点。我们的某些领导,利用手中的权利,官报私仇。新中国刚刚成立,国家建设急需人才,而人才的培养,主要靠的是教育。政府曾先后几次下达文件,明确规定,对以前在旧式学校工作的教师,只要没有大的历史问题,在经过政府的思想改造之后,都要安排工作,让他们进入学校,为国家建设服务。尽管政策三令五申,但一些人置若罔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