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赵敏瑞紧张又痛苦的表情,刘氏深深叹了口气,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拉着小女孩的手,安慰道:
“瑞瑞,别害怕。娘的腿大概是冻坏了,暖和两天就好了。现在咱先不动了。就这样吧,就算是虎口狼窝咱也不怕,有娘在,没人伤得了你!等娘有了力气,咱再走。”
长大以后的赵敏瑞,性格倔强,刚烈,认识刘氏的大直沽老人儿都说,这个孩子的性子太不随她娘了。可赵敏瑞知道,自己的骨子里,始终装着的是娘的那份坚强,那份不能妥协的骄傲。
刘氏没能想她说的那样,暖和两天就能下炕,她病得特别厉害。在曲家一年多的非人待遇,早已让她的身体千疮百孔了,大风雪中的挣扎,更让她成了强弩之末。
躺在床上,看着女儿惊恐的眼神,刘氏把想要流的眼泪,拼了命的忍了回去。如果不是因为女儿,不是想为丈夫留住这个心爱的孩子,她不会选择走这条难走的路。很多时候,一死了之是多么幸福的事啊!
刘氏咬着牙,努力地坐起来,拍着女儿的小脸,笑吟吟的:
“瑞瑞,娘今天又好了好多。估摸着没多长时间就能下地了。到时候咱就回家。”
赵敏瑞虽然没说话,可也在笑,只是那笑容里面全是眼泪。
赵敏瑞知道娘是在安慰自己。刚才那个外国嬷嬷跟自己说了,娘病得很重,不知道还能不能活下去,就算活着,也都走不了路了。
嬷嬷一边说,赵敏瑞一边哭。嬷嬷心疼地拥抱了她,一直说孩子不要难过,主会保佑你的。
赵敏瑞不知道谁是主,但她就哭了一小阵,就不哭了。
不管主是不是保佑她,她都要坚强,因为娘都那么难受了,她不想让娘再为自己操心。既然娘笑了,她也要笑,她要让娘知道,瑞瑞是个最乖的孩子,这样娘就算是下不了炕,走不了路,也舍不得死了。
……
见到赵敏瑞娘俩的时候,john到中国不到半年。
作为主的儿子,他觉得他有责任,让上帝的光芒照耀到这个贫穷落后的角落,有责任去开启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去带领他们走向新生。但他认识了这样的母女二人,她们竟然在不知不觉间改变他原本的认知。
生活在绝望中,却从不绝望,生活在贫困中,却自尊骄傲。
刘氏能自己坐起来的第一天,就对照看她的嬷嬷说:“谢谢您这段时间对我们娘俩的照看。我估摸着我这身体,一时半刻还真是离不开这里了,但您放心吧,我们不会白吃白喝你们的。我虽然不能下床,但我会针线活,做衣裳做鞋我都会,缝缝补补更不在话下,以后这些个个事,你们都交给我干。只是我闺女岁数小,还不会干什么活,不过简单的打扫还是能做的。”
刘氏说这些话的时候,john就站在旁边,他觉得大概就是那时候起,他的心灵受到了冲击。
刘氏摸着女儿的头,那么慈爱的笑着,但那笑里的酸楚恐怕只有善良的人才能看到吧。
“闺女啊,你记住,干活不丢人,白吃人家的饭才是丢人的事。不要觉得心里不舒服,咱们得凭自己的劳动挣饭吃,只有这样,等娘身体好些了,咱娘俩才走得硬气对不对?”
赵敏瑞焦黄瘦弱的小脸上洋溢着微笑,轻轻靠在母亲的怀里,坚定地说:
“我就喜欢干活。扫地擦桌子我都能干,洗衣服我也能干。娘,您放心,我们一定能硬硬气气地离开这儿,不白吃他们的饭。”
中文很好的嬷嬷一下子就哭了。john没有都听懂,但他知道,一贫如洗处境艰难的母女,有着世上最高贵的灵魂。
对很多人来说,生命真的很短暂,也很无奈,但就算“蜡炬成灰泪始干”也要有照亮的那个过程,就算只是一颗火柴也要有发光发亮的瞬间。
从那时起,孙氏每天都要坐在床上缝缝补补,就算生命的最后几天,她都还帮嬷嬷补好了牧师布道时穿的长衫。
赵敏瑞从来不用人催,每天很早起来打扫庭院,打扫教堂。刚开始的时候,人还没有扫帚高,但却干得认真,一点儿都不偷懒。剩下的时间就呆在房里,跟着刘氏学做针线。
在jhon的记忆里,那一年多,刘氏和她的女儿,就是这个教堂里最美丽,最温馨的一道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