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book_text_content">
在正式用膳之前,许宁清曾向三人,尤其是来自他国的陆友仁和不知来历的白衣剑少二人,进行过一番介绍:
震山府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另一种美丽,并给当地众人欣赏这种美的机会。他们便记住了这种美和这种美带来的震撼,为了把这种美传达给更多的人,震山府的膳食界逐渐形成了‘色、香、味、形’俱全、‘味冠全国,以辣为首’的荣耀和特点。
许多不了解震山府自然地理的人或许只知道该府山川秀丽,该地膳食也是‘色、香、味、形’俱全,尤其是‘辣’之一味,据说更是让吃过的人终生难忘。因此,震山府在文初国又被全国众多食客荣称为‘辣椒府’。然而他们之中大多数人却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有一句诗说得好‘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对于震山府的各色各味美食而言,这方变化无穷,瑰丽无限的山川大地便是其源头。
与自然之色彩、自然之气息相比,纵然震山府菜色再丰富、菜香再醇厚,又如何比得了,比得上呢?……
不过还好,这一切的‘甜、酸、麻、辣、苦、香、咸’全部都化作了震山菜之‘七味’,而又以最能代表晴日的‘辣’味为主。
这种‘辣’代表了晴朗,成就了震山府一众生灵的性格,而又融合了天下百味,仅仅是辣味就衍生出了麻辣、酸辣、**、辛辣等多达近百种各具特色的复合辣味。而每种辣又都各具特色,再辅以不同的食材,佐料,最终做出一道道令人百吃不厌的美食。……
不过虽然菜有百味,而人毕竟只有口一张,舌头一条,试问一舌如何能尝百味?
这就要靠桌子上准备的白开水了。
……
终于吃饭完毕,莫问剑三人和那名女子也接连轻声从屋内离开了。回头再看屋内,在前等候的食客补上空位,屋内又变成了满座。
来到塔外,三人并未和那名过多交谈便分开了。
一回到文清园,白衣剑少告辞一声便先行回房了。
这时杂役来报,对许宁清低声耳语了几句。
许宁清已是明了,原来是自己在宁远镇结交的几个好剑的朋友,估计八成又是借故前来文清园找自己比试剑术来了。
话不多言,于是许宁清对陆友仁说道:“三弟闲来无事,不妨随为兄见识两位好友如何?”
陆友仁本就是个天性好动之人,如此建议心里一百个愿意,自然不会呆呆地拒绝,调皮一笑,玩笑道:“二哥且在头前带路,让小弟前去会会此二人。”
许宁清微微一笑,也不计较,引领三弟陆友仁前往会客厅--正气堂。
刚到门前,就听到厅内两人的交谈声传出。
……
看到许兴德身后尚有一人,两人皆是有所收敛,整理了一下衣冠,以眼神示意许兴德代为介绍。
许兴德会意,微微一笑道:“倒是我这个主人疏忽了。”侧身一站,露出身后的陆友仁,道,“这位是我前几日结拜的义弟,来自西部十二邦以诗辞著称的文雅国。姓陆,字友仁,号靑莲居士。擅长诗文,对于功夫也有些心得。”
然后又转身对陆友仁介绍道:“这两位是我在宁远镇结识的好友,左侧那位身材魁梧不凡的公子,姓杨,字广清,号大力,本地人士。右侧那位俊雅的公子,姓李,字仲明,号慧明。两位皆是宁远镇的年青英杰。”
两人连呼‘不敢’。
相互客套一番之后,四人分主客落座,开始交谈进入来访的目的。
杨广清最是豪爽,有话直说,与陆友仁有些类似,只听他道:“大概再过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国都就要举行五年一度的‘全国文武会试’,不知兴德兄是否有意前往?”
对此,杨广清虽未出言反驳,但看其神色,分明就是不相信,认为这只是许兴德的谦虚之言。事实上,不只他是这样认为,就连李慧明也是将信将疑,且以疑为主。
看这情况,许兴德知道,这二人是给他们说不明白了,索性也不再解释,相信他们见到自己义兄莫问剑的第一眼之后,以义兄的魅力,便会立刻使其相信自己所言的确属实!
话分两头,自从‘千禾塔’出来,与莫问剑三人匆匆分别的那名女子便未再停留。此时,已然来到歇脚的客栈。
来到客栈,顺着楼梯上了二楼,朝自己订的房间走去。来到房门口,正要推门进入,却听身后传来一声熟悉中略带陌生的惊诧叫声:“哇…清儿,你怎么也来宁远镇了?”
叫清儿的女子转过头,看见来人清秀的面容,熟悉的样貌,心情也是亲切中夹杂了诸多激动,盯着来人端详了许久后道:“你,你是静儿。自从前年你跟我说你要游遍文初国,吃尽天下珍馐美味,让你的足迹留在文源大陆的每个风光秀丽的地方。之后便再不见你的人影,没有想到你竟是来到了这里了。没想到你变化挺大,我都差点认不出你来!”
说着说着,声音中竟是有了些呜咽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