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边一处悬崖,乍见狂风怒浪之中传来一声清亮洒然的诗号:强求莫问剑,剑下多恨憾;问剑莫强求,剑锋藏自由。不叹天地大,剑心游天下;天地多纷繁,佩剑归自然。之后,便见一名白衣负剑少年御使一叶朴素却蕴含凛然剑意的飞舟来到。
少年周身环绕着淡淡的祥云烟霞,似有若无,令人望之生畏,视之不清,一看便知是一位修为有成的修士。
收起飞舟,御起佩剑,遁光一闪,来人便是消失无踪。
却说此人是谁?来自何处?因何到此?
此人正是本书主线人物——莫问剑。人族剑道修士,佩剑名曰‘有道’,来自一个名叫剑岛的‘小州’,之前清亮洒然的诗号正是此人所吟。至于来到此处的原因却也有些让人无语。
本来莫问剑御使跨海飞舟‘青锋’向西北方向疾驰,本应数日便可直接到达荆州大陆。不巧因初出茅庐,又于荆、豫二州之间的州界海(只有类似青荒大陆东域十二州的大州之间的海洋,在不特别介绍时一般才通称之为‘州界海’;小州之间的海洋,在不特别介绍时通称之为‘州界海峡’)上遭遇一阵莫名大风,被吹的偏离了原来的方向,被带到了这个陌生的文源大陆。
数日之后,一座巍峨的大山之上,遮天繁木之中,一条白衣身影缓步而行,思索着几日来的收获。
此‘凡岛’名为‘文源大陆’。据各方传言,‘文源大陆’的历史源自一位州外修士,但是‘文源’二字却非此修士所起,而是州上的后人感念其恩德,并决心继承其‘弘扬凡俗科技文化’之志,而他又是整个小州的文明之源,因此这座‘凡岛’便被后人称之为‘文源大陆’,国名、地名等名称常常以‘文’字开头。其名其志,至今依旧。
大陆的基本情况可以概括为‘一山’、‘一河’、‘两教’、‘两国’、‘十二邦’、‘一心’。
其中,‘一山’指的便是一座被大陆居民称为‘文界山’的狭长山脉。
而在文界山北起五分之二处有一峰,名为‘文珠峰’,是文源大陆最高峰,因此被文源大陆上的居民称为‘天下第一峰’。‘文珠峰’高九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丈(约为3330千米),若是天清气朗从整个大陆的任何地方都能看到该峰。
另外以临近的国别的不同,还可以将‘文界山’分为‘初界山’和‘始界山’。
‘一河’指的是一条名为‘长河’的大河。……
‘两教’指的是‘文教’和‘武教’两教。其中,‘文教’以洪荒时期凡俗之中流行的诸子百家的学说为基础,以‘求真求是’为宗旨;‘武教’则是专修一些强身健体之术,以‘康健自由’为宗旨。……
‘两国’指的是‘文源大陆’东部的两个国土面积广阔、人口众多、国力强盛的‘文初国’和‘文始国’。
‘十二邦’指的是‘文源大陆’西部十二个国土面积较小、人口数量不过数百万的城邦国家,国号分别为‘文雅’、‘尚勇’、‘尚力’、‘文德’、‘尚器’、‘文慧’、‘尚武’、‘文礼’、‘文道’、‘尚锋’、‘尚术’、‘文信’等。由于‘文源大陆’西部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国家的建立与统一不似东部一样方便,建立后的国土面积、人口数量相对有限,所以‘文源大陆’上的居民通常称之为‘城邦’。
‘一心’指的则是 ‘文’之一字。‘文’之一字于‘文源大陆’变相当于佩剑之于剑者,图腾之于部落,它不仅代表了‘文源大陆’凡俗科技文化扎根、发芽、成长的过去,也代表了一种信念。……
白衣剑少翻过山头,忽然听到有人吟诗道:我辈皆凡人,徒步过深林。忽闻山风至,一朝诗兴临。天高地且阔,几处惹烟尘。蝼蚁当如何?本不为留痕。不禁大声叫‘好!’。
不出意外地,那名行人被吓得一惊,直愣愣转过头发现距离自己一臂之处竟然站着一名看上去与自己年纪相若的黑衣白发少年,似乎与环境融为一体一般,仔细看去却又视之不清,便如同那传说中的‘谪仙’之人。一时之间竟忘了其它的一切,脑海中只余下一句: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而独立,羽化而登仙。(宋·苏轼《前赤壁赋》)
许久之后,那人才回过神来,还未察觉不觉自己刚才的失态,却反而正了正自己的衣冠庄重地对白衣剑少拱手道:“敝人姓陆字友仁,自号青莲居士,敢问这位兄台高姓大名?”
白衣剑少闻言,对其赞赏之意不免多了几许审视,于是探寻道:“阁下何能以貌取人。”
陆友仁听闻如此直白的斥责,先是一愣,然后知是误会,连忙解释道:“庄子非鱼,未必知鱼之乐。惠子非庄子,亦未必不知庄子不知鱼之乐。何故?《道德经》中有一句话说得很有道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正因为万物同源异谓,所以万事万物的运行必定在一定程度上遵循相同的规律。因而你我虽然不过只是凡俗之人,不似史书典籍中的仙神之流有飞天遁地、明辨阴阳的大神通,但是却也有察言观色、见微知著的小技巧。”
白衣剑少听到这一番言论,尤其是‘凡俗之人,不似史书典籍中的仙神之流有飞天遁地、明辨阴阳的大神通,但是却也有察言观色、见微知著的小技巧’这句,自知刚才的的确确是误会了眼前的这位公子,于是采用文源大陆的礼仪,先正了正衣冠而后拱手,郑重地道:“在下姓莫字问剑,号白衣剑少,亦号剑公子。有幸听闻阁下的诗作、妙论真是幸甚之至。其中误会,还望阁下勿要追究。”
陆友仁却是有些激动地道:“些许误会,不必再提。方才我观莫兄瑞气伴身、丰姿过人,真乃是‘谪仙’之貌,而且听莫兄之言,似乎对诗文也颇有研究,不妨就敝人方才的拙作评价一二。”
白衣剑少谦虚道:“在下不过喜好诗文而已,只不过懂得一些诗意,诗韵什么的却是谈不上,若是讲得不好还请陆兄不要见怪。”
“莫兄哪里话,但说无妨。”
话已至此,白衣剑少只好品评道:“所谓品评,皆是相当于一定的标准而言的。品评的标准不同,诗歌定位自然也不一样,而品评之人不同,其标准一般也不会相同。而我所谓的好诗,一重诗意,……二重自然,……三重辞韵,诗毕竟是诗,若是可以兼顾,能够切合平仄、韵脚的要求自然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