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当然不知道具体情况,此时的他只有一条信念:挡路的,都是路障!
而路障,是需要清除干净的。
刘繇的部将们听说太史慈来了,一个个喜出望外,共同向刘繇提意见:子义为人刚猛,一人独战黄巾几百人,如入无人之境,如此英雄,还望太守能够知之任之用之信之!
这种建议,不得不说,很鸡贼。
言外之意是这样的:孙策很牛,我们很弱,战,是死,不战,亦死。大丈夫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为江山社稷而死,如泰山之重,为私人仇恨而死,如鸿毛之轻。我们作为战场老油条,自然不想就这样送死。能人,当有能人磨。很显然,不管是能力也好,战斗力也罢,我们都是不足五的渣渣,还是让太史慈上吧。
面对着手下那一双双泪光闪闪的大眼睛,和忠诚无比的脸,刘繇拒绝了。
竟然拒绝了!手下们伤心欲绝,争相讨要一个说法,且必须是能够说服他们的说法。
刘繇倒也干脆,没说什么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什么先喝酒再桑拿,让太史慈熟悉熟悉工作环境先,再说领军打仗这种低档次的话,而是语重心长的说起了一件陈年往事。
事情的起因,还得说到许邵,许半仙的预言上:某一日,年轻的太史慈带着礼物,跟曹操一样,来许邵这里,想要共同谈谈自己的未来。许邵知道他的来意,也没要太史慈的生辰八字,便直言不讳道:“你的能力一般,建功立业就别想了,安安静静的做官吧。”
听到许邵这样说,太史慈很伤心(搁谁身上都一样的心情)。
现在,刘繇也很伤心。
因为,刘繇属于那种拿着鸡毛当令箭的人。他将许邵的评人之言,看的如同圣旨一样重。
既然许邵许半仙都说太史慈没能力了,那我还重视个屁啊?虽然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有的同学可能很奇怪,为什么许邵对曹操的评论没这么直接,而是躲躲闪闪,欲语还休呢?
恭喜你,你已经朝着许邵的预言真相迈出了一大步。想站起来发言的同学还是坐下来吧,我将这个秘密点破就可以了。
欢迎收看《走进科学之许邵预言的背后真相》。
这个真相就是,看身份说话。
许邵的“月旦评”说白了,就是给各个阶层的顶尖人物的后代设立的。比如,你是司空的儿子张三,许邵就可以评定你为人才。道理很简单,司空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啊!这么臭屁的官职,这么雄厚的政治资本,你就算是个傻瓜,你爹也得给你安排个一官半职吧?都当上官了,这不是人才是什么?
相反,你是平民的儿子张三,许邵就会无奈的摇摇头,抱歉的说道:“对比起,你还是回家种红薯吧。”
同样一个人,差别咋就这么大呢?
因为,许邵将四周的人情世故摸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