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读着兵书,一边练着功夫,虽说没什么政治业绩、惠民工程,可这么一来倒是把自己的名声也给传了出去。
不久后,有人就说曹县令功夫如何如何高强,越传越远越传越邪乎。很不幸(或者很幸运)这件事被千里之外时刻关注着曹操的蹇硕先生听到了,既然你知兵法、善功夫,就给你安排一个文职,整不死你也要恶心死你!
很快,还在做顿丘县令的曹操接到了朝廷的公文:因政绩卓著予以表彰,同时因能明古文,征拜议郎。
还没在县令的位置上坐热的曹操,就莫名其妙的从曹县令变成了曹议郎,当然,莫名其妙的只是曹操本人,个中缘由我们是清楚的。
可见,无论何行何业,刚出道时还是低调再低调,最好让什么人都不知道,如此才能暗中积蓄力量。尤其对于这种叫做政治的行业,高歌猛进只是害人害己。
言归正传,那么议郎是个什么样的官职呢?郎分四种,分别是议郎、中郎、侍郎、郎中(并非后世之医生)。其余的就不用说了,单说一下议郎就行了。
议郎,故名思议突出“议”字,也就是文职,专门给皇帝提意见。虽说,品级和县令一样,却是接近中央,对于今后的发展有着莫大的帮助。这就令人摸不着头脑了,这蹇硕先生的意思是什么?
我们还是回过头来看看县令的职权都有哪些,才能明白蹇硕先生如此安排的微妙之处。
在我们看过的影视剧里,一有罪犯就开庭审理,可坐在堂上的却只有县令一人,这就是蹇硕先生把曹操调离的真正原因。
虽说百里小县,毫不起眼,却是身兼县长(自己判)、法院院长(自己审)、检察院院长于一身。在一方混久了,拉起千把人组织一个武装也不是不可能的。
最重要的是,议郎是没有随从的,倒不是说议郎们都喜欢独来独往,而是规定是不允许有的。这就方便了,在你曹操往来的时候,下个黑手也很方便啊。
这就是二十三岁的曹操所面对的政治环境,但就算是这样了,蹇硕依旧没能整掉曹操,因为一件事情的发生,曹操离开了朝廷,当然是暂时的。
每当看到这段记载,我都衷心的替蹇硕先生感到悲哀啊!真悲哀啊!整人整到这份上依旧没能整到,想到此,我竟无语凝咽!不过,没关系,蹇硕先生,你还有机会。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曹操已经有了一定的影响力,不再是以前默默无名的纨绔子弟了。他已经开始进入中央了,但也就在此时,曹操前进的脚步戛然而止了。
那么,是什么事情使得曹操乌纱不保,离开政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