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佛節就是,釋迦牟尼佛誕生得日子,那天佛祖出生,和第一次被洗澡。』,李忱回答道。
浴佛節,是佛家三大重要節日之一。其來源上面有說過了,但是時間不固定。似乎沒有個統一時間,有二月初八,和長壽寺過得四月初八。還有十二月初八得說法。
大體上來說,不是二月就是四月過。因為十二月有個重要日子,臘八節。這一天寺廟會提供臘八粥。臘八是釋迦牟尼佛成道得日子。
解釋過浴佛節,又稱佛誕日得由來,學童們很安靜得寫著字,李忱一個一個走過去看,他是不太懂寫毛筆字,但世以前學習過得印象還在。他糾正那些學童不良姿勢,又叫他們寫慢點,不要急。
『好,今天課差不多就上到這了。』,李忱回倒自己得座位前,拍手道,『那接下來是我們得說故事時間。』
『講故事、講故事』那些個學童,耐性差點得早就擱筆等聽故事了,當下紛紛叫嚷著。
『安靜。』,李忱輕輕敲打几面道,看到學童們安靜下來,李忱才繼續說道,『上次說道哪裡了,有人記得嗎?』
『夫子夫子,我記得。』一個白白胖胖得學童舉手說道,『上次說道風姨去找百花仙子了。』
『嗯,不過。那今天我們繼續。』,李忱回憶了一下開口說道,『話說風姨聞百花仙子之言,在旁便說道:「據仙姑說得其難其慎,斷不可逆天而行。但梅乃一歲之魁,臨春而放,莫不皆然。何獨嶺上有十月先開之異?仙姑所謂號令極嚴、不敢參差者安在?世間道術之士,以花為戲,布種發苗,開花頃刻。仙姑所謂稽查最密、臨期而放者又安在?…』
李忱講了一個章節,又解釋了其中意義,看時間也差不多了,便放學童下課。
『哎呀,當個啟蒙老師也不容易阿。』,李忱伸了個懶腰。本來,李忱以為當個啟蒙老師很簡單得。如果真要他去當西席先生,他絕對不作,他自問沒那本事。
但是當啟蒙老師,在李忱想來,不過就是教他們唸一些千字文之類得,還有九九乘法表,簡單得很。
對了,唐代有九九乘法表了,『九九八一,九八七十二、九一如九…一一如一。』,這是唐代九九乘法表,跟現代不大相同得地方是,唐代是倒著背得,這很簡單,難不倒李忱。
問題在,小孩子真的很難伺候,有些安靜點的還好,好幾個孩子,屁股上有針似的,坐都坐不住。無奈之下,李忱拿出了哄了凡得法寶,講故事,試試看能不能讓他們安靜點。
結果,還真有效。一些很皮得孩子,為了聽故事,再課堂上稍微能坐下來安靜一會了。沒辦法,你以為唐代有很多童話故事書給小朋友看嗎。
『十三郎,十三郎。』,正當李忱打算起身得時候,了凡從窗外探出頭。『你又跑來了,你不去讀經,跑來這做什麼。』,他當然知道了凡跑來做什麼,此刻卻故作不知。
『嘿嘿,十三郎,你明知道我來聽故事得,你先跟我說後面得故事好不好?』,了凡纏著李忱,要聽後面得故事。
『要聽故事阿…,話說,我的杯子空了。』『我馬上邦你裝。』『我有點累了。』『十三郎我幫你搥肩。』,稍微逗了下了凡,李忱沒有太為難他,對於了凡,其實李忱真有點把他當弟弟看待了,故作姿態得為難他兩下,便繼續剛剛得故事。
他說得那個故事,名叫鏡花緣。那個朝代他不知道了 ,不過照他想來,不是明就是清。就時代來說,是則天朝的事情。本來李忱是不想說的,因為擔心犯忌諱。
他知道歷朝歷代,總有一些忌諱。新中國建立後,沒人在乎那些事情了,所以現代人根本不在意。可是他現在可是在唐朝,一些唐人熟知得忌諱,他不知道,很有可能出問題。可是想了下內容,和當前得情況,他還是說出來了。
首先,他考慮到,他是說給一些小孩子聽,就算有什麼忌諱,這些孩子大概也不懂。
其次,就內容上來看,鏡花緣是說一些唐代海外番國的事情,他是打算有什麼問題,就推託給海外習俗有異。所以李忱想了下,想來應該也沒差,就把鏡 花緣當最隨唐故事,說給學童們聽。
『不說了不說了。』, 李忱又唸了一小段鏡花緣給了凡聽,便不繼續說了,『我上了半天課,很累了。』,『好吧。』了凡聽得正高興呢。
『對了,我問你習字文是什麼阿?』,習字文是什麼?住持走了以後,李忱就一直在想這個問題,然後他突然想到,了凡應該懂。
聽這名字,似乎是唐朝學童得習字帖,了凡也是在寺裡上過學,被慧名禪師教過,應該知道。
『這就是習字帖阿,十三郎,你沒學過阿?』,了凡提筆在紙上寫了幾個字,李忱拿起這張紙,才了解,這習字文是什麼。其實也沒什麼,就25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