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铁匠,每两天能打制三把戚家刀。不到半个月,杨全的骑兵队就全都用上了这种适合马上砍杀的长刀。
解决了骑兵的武器问题,步兵的武器也不能忽视。
既然决定发展长矛兵,那长矛就得形成制式,不能有长有短、轻重不一,不能一些矛头是扁平的,一些矛头是棱形的。
经过商讨和实际测试,杨全的长矛兵使用的长矛全长一丈,重约八斤。
矛杆用的是湖广山区常见的山榉木,长九尺二寸,重六斤左右;矛头是三棱型,长八寸,矛头后有长约一尺的铁套,既能牢固的镶嵌在矛杆上,又能有效防止矛杆被敌人砍断。
二月底,下了近三个月的大雪终于停止。
又过了十来天,大雪终于融化,人们可以出行了。
杨全将他的骑兵沿着四个方向洒出,既训练骑兵,又熟悉地形,还能侦察情报。
往东到宁乡,往南到宝庆,往西到新化,往北到安化,都有杨全骑兵的影子。
尤其是宁乡和安化方向。左帅的兵要来,很可能走这两个方向。
三月十二,歇息了一冬的杨全雇工出动,又开始兴建仙府山城墙。
仙府山整个就是一座石山。因此,在上面搞建设,不需要打地基。这给杨全的建设省了不少金钱和时间。
当然,有利就有弊。不用挖土打地基,也就不能建护城河。没有护城河的城垣,防护能力要差一个等级。
建设一开,杨全的银子又像流水一样洒出。得开始赚钱了!
杨全从雇工中招了二十人专门跑马帮,算是辎重队。每月一两五月俸,出门在外,每天六分银子补贴。
钟向明的骑兵队护卫杨全的马帮去安化。
梁五兴趣不在护卫上。他性情跳脱,喜欢主动进攻,不愿意做中规中矩的护卫工作。
梁五的骑兵队整日里四处探寻,打探土匪的消息。他对剿匪之事上了心。剿匪既能除暴安良,又能缴获大量财物,更能满足他内心的暴虐。
梁五如同疯魔一般,不停的训练骑兵队,没几天累垮了好几匹战马。气得负责牲畜管理的潘大海没好气的道:“对待战马就像对待你家婆娘一样。有你们这样折腾自家婆娘的吗?一连几天不停歇,能受得了吗?”
杨全从梁老爷子处购买了一万两银子的茶叶。另外,梁老爷子赊了九万两银子的茶叶给杨全。
换做从前,梁老爷子绝对不会赊货给杨全。但是,今时不同往日。
杨全如同火箭般崛起,不仅赚到了钱,而且舍得花钱。看他养着几百号人,手底下几十人的家丁队如狼似虎。最重要的,杨全仅付出三人轻伤的代价,就攻下了自己死伤几十人也没能攻下来的梅寨坳,让梁老爷子大为震动。
杨全锋芒暂露,他的武力已经不下于梁老爷子历时几年建立的团练。而且,杨全的发展潜力十分巨大,任谁都看得出来。
基于此,梁老爷子愿意赊货给杨全。就算亏本,也算结下善缘。更何况,梁老爷子很看好杨全。
杨全十分神秘。
上次一万两银子的茶饼,五万斤。照常理,杨全需要五百驮马才能将货物运到安化。
但是,不到半个月,杨全仅凭几十匹驮马,就完成了这笔生意。不仅做成了生意,还带回上百匹马。
凭借这些战马,杨全组建了骑兵队。
现在,杨全的骑兵队在四里八乡到处驰骋,耀武扬威,气势渐成。
其实梁老爷子还有自己的难言之隐。
梁家在安化是望族。
安化县城、临近的新化县、宁乡县、宝庆府、长沙府,都有梁家族人。
兰田镇是梁家的祖籍所在。自从明初从江西吉安府迁来,梁家先祖在兰田镇生根发芽,繁衍子孙,渐渐发达起来。
永乐年间,梁家先祖梁公有制曾官至工部侍郎,为梁家发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几百年的发展,梁家兴旺发达。不仅发了财,更是拥有良田山地无数,人丁也十分兴旺。
但是,和很多名门望族一样,梁家同样面临一个难题——人才匮乏。
高人一等的出身,优越的生活,让梁家的后代耽于享乐,一个个成为花花公子,再没有先祖的才华。
梁老爷子有六子,三个嫡出,三个庶出。三个嫡子全都在长沙府享福。三个庶子倒是在各处看着铺子,却也没有能力撑起整个梁家。
当然,梁老爷子也不会让庶子当家。
在兰田镇,梁家面临挑战。
李家兴起,正在吞噬梁家的地盘和势力。
李家发迹于天启年间。
李家先祖跟随张居正崛起,官至翰林学士。虽然官职不大,但李家先祖眼光独到,利用官绅无需纳粮这一点,引诱自耕农投献土地,侵吞良田。
至崇祯年间,天灾人祸,朝廷不断加税,大量自耕农无法生存。
李家乘机引诱大量自耕农投献土地,又低价收购陷入危机中的农民的土地。
到崇祯十年,李家在兰田镇拥有的良田已经超越梁家,一跃成为兰田镇最大的地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