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运到安化出手,八天时间,翻了不止一倍。如果将安化以南的茶叶全都收购……想不发财都难。
虽然几百两银子相对杨全的两次无本买卖来说不算什么,但无本买卖风险大,机会也不多,不如行商来得安全稳妥。
这次是因为资金不足,货物太少,赚得也少。如果投入成千上万两,每半个月翻一番,不到一年,一万两就能变成……算不出来了,反正多得不得了。
再说,四百两白银也算不少钱。
一个普通吏员月俸只有二两。不算灰色收入,一年才二十四两。他要近十七年才能挣得四百两。
正常米价大概二两银子一石。两百石米能养活四十五人一年(一石米大概一百六十斤。按每人每天两斤米计算,一石米一人能吃八十天)
交易完成,双方建立了基本的信任。
“杨老板真是年少有为。不知杨老板从哪里来?”
“兰田镇,梁老爷子你认识吧?他介绍咱来的。”杨全笑道:“下个月还有大量茶叶到货,不知贵号能否吃得下?”
“能,当然能,再多也吃得下。”掌柜大喜道:“茶叶不嫌多。草原人最喜欢咱安化黑茶,解油通便。”
“范掌柜,不知贵号除了茶叶,还收购其他货物吗?”
范掌柜略微迟疑,道:“粮食、布匹、铁器。不过这些兰田镇不生产,敝商号也只在武昌府收购。不过……”
“……如果有武器,那就另说。”范掌柜压低声音道:“好的武器有多少要多少,单刀、矛头、盔甲、箭矢,有多少有多少。”
武器?杨全很失望。他自己还需要大量武器。
“听说广东佛山铁业发达。杨老板若是有胆子,大可前往广东干上一票。保证发大财。”范掌柜怂恿道。
每个同杨全打交道的商人都觉得杨全是个无法无天之徒,只要有利润,他啥事都敢干。唐艳秋如此,这刚打交道的范掌柜同样如此。他俩都怂恿杨全去开辟新的商路。
“行,待咱做完茶叶买卖,就去广东见识见识。”杨全兴致勃勃道。
告别范掌柜,杨全三人前往安化县城。
“杨兄,你终于来了。”唐艳秋一身男子打扮,见到杨全到来,立刻起身迎接。掌柜不由多看了杨全几眼。
杨全掏出单子,上面写着需要购买的货物。
“大米两千石,棉布一千匹,花布五百匹,娟一百匹,盐两百担,各种瓷器一万件”
掌柜不禁动容。这是笔大买卖!小姐啥时认识如此豪爽的大老板?
“小姐,这价格……”
唐艳秋接过单子,提笔在后面写上单价。
掌柜一看,心里犯嘀咕,不禁仔细打量杨全。莫非,这是小姐相中的姑爷?
大米一石一两二,棉布一匹八钱,花布一匹一两,娟一匹一两八,盐一担二两六,瓷器……价格优惠幅度挺大的。
掌柜手指飞快,算盘啪啪作响,很快报出数字:“五千一百二十两。”
唐艳秋道:“零头就算了,给个整数。杨兄,手头可紧?如若手头紧,可以先发货,待下次来时再结清。”
掌柜手捧额头,再次确定杨全是小姐相中的姑爷。这可得告诉老爷。
“不用, 咱有钱。”杨全拒绝了唐艳秋的提议:“咱把老县丞的宅子买下了。你安排人送货去那。咱这就去拿银子。”
说罢杨全飞也似的跑了。太热情的姑娘让他吃不消。
除了唐家商号 ,杨全在另外几家店铺同样购买了大量货物。
他不能只有一家供货商。一来怕供货商卡脖子,二来供货商一多,就没人搞得清杨全到底贩运了多少货物。
回到宅子,牙行东家老古已经带着大量的流民正在前院等候。
昨天收了杨全三十三两银子的人头钱,让老古大为兴奋。这钱挣得太容易!看样子这个主顾是个大方的主,也挺讲信用。
今天老古更加卖力,带来了一百多号人,有一半是壮年男子。
杨全很爽快的付了钱,笑得老古眉眼都挤到一起。
“杨老板,你还要人吗?”
“要,”杨全道:“不过只要有一技之长的。各种匠人、会伺弄田地的老农、识字的读书人……你跟他们说,不用卖身为奴,就当雇工,咱给月钱。老规矩,拖家带口的优先。一个人头一两银子”
“还有这种好事?”
老古迫不及待的回安化,寻找更多的流民。
流民自有梁四等人招呼,不用杨全操心。洗澡、分配房间、分配活计……有条不紊的进行。
不多时,唐家商号送货的大车驮着满载的货物前来。
很快,其他供货商的货物也运抵。
一时间,僻静了许久的宅子喧闹起来。人声鼎沸、驴嘶马叫,人员、货物进进出出,一派兴旺景象。
有过经商经验的陈明昊忙着指挥货物卸载、分类、堆放,忙得满头大汗,但精神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