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浩看这房中情形,猜到二人又是一日苦读,开口劝道:"如墨,子恒,虽说现在苦读是好的,可也不该以为苦读那死书,也该多出去走走,了解了解各方的消息。"没错,科举可不是为了那死读书的书呆子准备的,它培养的是当官做事的人才,民情策论必不可少。再者,这科举也就是一场人为的考试,考官们各自的习性以及他们的偏好等对于举子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备考信息。他们的确需要更多的消息才能有个好成绩。
这个道理沈墨当然知道,可现在的问题不是沈墨不想去,而是他不能去。因为,因为他们获得信息的最佳地点是:青楼楚馆。
你不要不相信,这青楼楚馆可是个神奇的地方。不论你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布衣,只要手上有几个闲钱,大多男人都会进去逛一逛。这也就造成他们成了最大的情报处,不少消息都是由他们从哪个官员的床上套出,而后流出来的。再者,这些举子们在这里苦读备考毫无乐趣可言,时不时总会去走走,这举子们一多,各类相关的消息也就多了。
秦浩和王洋不是玩物丧志之辈,但是偶尔也会去去,风流而已,于名声无碍。那沈墨却是一次都不肯去的,任你巧如舌簧,我自岿然不动。现在秦浩他们都笑话沈墨是个惧内的,这人都不在身边了,也还是一点荤腥都不敢沾的。沈墨任他们说去,不反驳也不生气。至于赵宇,他不去是客观原因,没钱。
两人去不成青楼楚馆,便退而求其次,多在酒楼茶馆处走动,那也是人们密集处,消息也少不了。
备考的日子优哉游哉的迈着步子过去,会试也是近在眼前。沈墨不得不承认,他是紧张的,为了这场考试,他实在是付良多,光是离开小小,在这京城的□月便是难熬的。
这日晚,沈墨正在房中准备入睡,刚刚吹烛,一道银光夹杂着风声忽的便朝沈墨的床上扑来,沈墨赶紧扑向地面,躲开那暗刺。等了半晌,外面再无动静,沈墨才爬将起来。燃烛一看,竟是有人以匕首传信与他。心中千万猜想一闪而过,沈墨对于那信的主人也有了几分猜想。沈墨不敢惊动他人,将那匕首拔下,就着烛光读了。没错,他想的果然不错,是那人传信于他。沈墨读完信中所言,沈墨沉默良久,将那信放在烛火中点燃,看着它一点一点变成了灰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