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就忍不住赞道:“杏花婶,你好厉害啊!十来天就织了三十来尺,我娘最多织个十来尺。婶儿好能干呢!”
“你这闺女,婶儿要是有那么厉害了,早就去当织绵房去当织娘了。哪还窝在家里,面朝黄泥背朝天地背着太阳过山哟!”杏花婶一句一个哈哈,乐呵呵地说。
想来是刚赚了些铜板,心里高兴,虽说布匹没卖上价,但掌柜的大方,多给了三文,还是把她乐得合不拢嘴。
“嘎?是婶儿以前织了些吗?”
“以前是织了一些!婶儿和婆婆,还有俺大闺女趁着下雨又一起织了不老少。不然哪能那么快!靠的就是人多嘛!?这人一多啊,做起事儿快不说,劲头也还足,本来一天只织一尺的,想着婆婆比我年纪大,都织了那么多,便卯足了劲地想超过她……这一来一去,速度也快了,唉,要不是婆婆年纪稍大,闺女才刚学会,不定还可以多挣几个铜板呢!……”
杏花婶嘴皮子利索,说起话来一串一串的,蓝央儿听了却若有所思……
自己要赚一万两,一个人即使赚到死,那也赚不了的,更何况是两年,人多力量大啊!
只是……自己做什么好呢?
蓝央儿是一筹莫展,跟着杏花婶起身离开恒隆,刚起身抬头便看着恒隆隔壁居然就是恒隆绣莊。
她想着前几天自己绣了几条毛巾,把大伯娘给的线都用得差不多了,家里还得多备一些,就那三个男人的衣服,真要缝补,那些粗棉线就有些派不上用场了,因为他们大多数为细棉和锦锻的。
而且她看过杜月蓉两姐妹的绣品,只能说还行,可是杜月荷却能够接了绣活赚银子了。
她对于自己的绣工还是挺自信的,至少比那那两姐妹好了不知道多少。就那些图样和色泽搭配,因有着一定的绘画基础,还有现代文化艺术、电影电视的熏陶,她相信她在这方面的,应该是少人能及的。
虽然这绣活只能赚点小钱,可她现在一穷二白,总得有点金钱作为基础,才能更好的发掘和开拓新的创业之路。
打定主意,她喊住杏花婶说想进绣莊看看去,杏花婶二话不说,跟着她就进了绣莊。
甫一进绣莊,发现里面顾客盈门,杏花婶拉了一把蓝央儿说:“秧秧,我在门口等你,你在里面转转啊!婶背着背篓,里面人多,碰着别人,或者勾了人家绣品的纱可就不好了。”
“婶儿,要不我们先去别的地方,一会再折回来吧!”蓝央儿有些过意不去,扭头就想往外走。
“没事儿!也不是多大会功夫,你只管去看就行,我在门口歇着。”杏花婶摆摆手,在门外坐在放下背篓上。
蓝央儿见此,也不再推辞,细细在店里看了起来。
“呀!秧秧,怎么是你!?你一个人来的吗?”酥软的声音在蓝央儿耳边响起。